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谁该为这些产品负责?

郭兆熊

  上班随手拿起一份农资行业的报纸来看,发现有个占据半个版面的广告上有一句话非常吸引人:“2007年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心想既然商务部都选上人家了,看看有什么好产品吧!这一看让笔者对这家“商务部确定的‘万村千乡’企业”产生了质疑,更对产品的质量产生怀疑。比如包装袋上根本没有公司名称;明明是硫铵,执行的是硫铵国家标准,却印着“大颗粒氮肥”;本来是国产复混肥,愣是写成香港某某公司。

  商务部推行的“万村千乡”农资店,质检总局设立的免检制度,以及企业产品电子监管网,本来是都是好意,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有所偏离,违背最初的意愿,而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乃至怀疑。农民之所以选购此产品,我想就是冲着“商务部指定企业”来的,认为不会坑农、害农,而事实恰恰相反!

  市场的发展就要遵循市场规律,在竞争中自然选择。政府是为企业服务,制定适合的政策,引导市场化进程,而不是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虽然表面说企业是主体,实际上企业要的就是政府某个部门的名头,换句话说要的就是农民对他信任的名气。

  食品免检随着奶粉事件取消了,质检总局取消了免检制度,电子监管网迅速成为部分企业作为荣誉宣传,依笔者看,进入监管网的也未必都是好的。

  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对于市场不要插手太多,那样不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不是高大,而是龌龊。这里笔者想提醒各部委的领导们,有时间下去走一走,找一个行业的专家帮你把一把关,不要再让一些企业挂着你们的旗号上蒙下骗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