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随手拿起一份农资行业的报纸来看,发现有个占据半个版面的广告上有一句话非常吸引人:“2007年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心想既然商务部都选上人家了,看看有什么好产品吧!这一看让笔者对这家“商务部确定的‘万村千乡’企业”产生了质疑,更对产品的质量产生怀疑。比如包装袋上根本没有公司名称;明明是硫铵,执行的是硫铵国家标准,却印着“大颗粒氮肥”;本来是国产复混肥,愣是写成香港某某公司。
商务部推行的“万村千乡”农资店,质检总局设立的免检制度,以及企业产品电子监管网,本来是都是好意,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有所偏离,违背最初的意愿,而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乃至怀疑。农民之所以选购此产品,我想就是冲着“商务部指定企业”来的,认为不会坑农、害农,而事实恰恰相反!
市场的发展就要遵循市场规律,在竞争中自然选择。政府是为企业服务,制定适合的政策,引导市场化进程,而不是进入市场,成为市场的主体。虽然表面说企业是主体,实际上企业要的就是政府某个部门的名头,换句话说要的就是农民对他信任的名气。
食品免检随着奶粉事件取消了,质检总局取消了免检制度,电子监管网迅速成为部分企业作为荣誉宣传,依笔者看,进入监管网的也未必都是好的。
笔者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对于市场不要插手太多,那样不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不是高大,而是龌龊。这里笔者想提醒各部委的领导们,有时间下去走一走,找一个行业的专家帮你把一把关,不要再让一些企业挂着你们的旗号上蒙下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