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步乡村农资市场,林林总总的农资经营商店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各式各样的店牌竞相吆喝;四面八方的农资争夺市场;同质同类的农资一店一价;五花八门的品牌粉墨登场……当下乡村农资市场的“乱像”概括为“三乱”,不但一点也不为过,而且是恰如其分。
流通渠道乱 为了追求高销量、高利润,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一厂一策”、“一品一法”的行销网络。但为了提高竞争力,多增加一点经营利润,挂着 “厂家直销专营”的招牌,越来越多。不少获得所谓的“直销专营”的店家,像“传销”似地发展着“下家”,一层又一层地“直销”、“专(钻)营”下去,形成了实质上的“店家直销”。这些销售点在纵向渗透,横向竞争,相互诋毁,不择手段。
产品名录乱 国家对医药产品做出“一品一名”的规定,农资产品也同样如此。然而,在乡村农资市场里,农资产品一物两名,一药多名时有所见;甚至同一种效果的农资产品,主打品牌往往淹没在眼花缭乱的杂牌里,很难为农民知晓,阻遏了先进农资产品的推广普及工作。
销售价格乱 乡村农资市场的竞争焦点常在销售价格上,同一功能、同一品牌、同一厂家的相同包装、相同计量的农资商品在不同的店家出现截然不同的价格,有的甚至相差30%左右。
笔者建议,对于乡村农资市场的“三乱”现象整治,相关主管部门应查清原因,重拳出击,从源头制止,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让农民兄弟放心地走进乡村农资市场,放心地进行农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