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3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02122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09年中国三元复混(合)肥料概述(下)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 郭兆熊

  中国复合肥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类型

  随着复合肥行业的不断发展,涌现了一批表现优秀的企业,他们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壮大,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综合这些企业的特征,可以将之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资源型企业:众所周知,三元复合肥是加工制造行业,其中磷、钾元素都属于资源性产品,因此拥有磷、钾资源的企业就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例如云、贵、鄂等磷矿产地的企业。

  市场型企业:有些企业虽然远离原材料产地,但是紧靠消费市场,对市场需求掌握及时,牢牢抓住市场动向,踏踏实实做精做细自己的市场,树立自己的品牌,从而开创了自己的天地,例如山东、河南等地企业。

  产业链延伸型企业:有些企业以肥为主线,不断向上延伸产业链,尽力掌控上游资源,再加上各环节的协同优势,从而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加了核心竞争力。例如成都新都化工。

  未来三元复合肥发展方向

  企业分化。未来几年,业内各个生产企业根据自身优势,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并随着资金、技术、人才等条件的不断完善,企业发展必将进一步加快。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逐步成为市场主流。

  复混肥企业上市融资,扩大规模。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持续支撑,再加上生产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复混肥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到资本市场融资,从而促进企业的跳跃式发展。据了解,目前准备上市的复混肥企业有湖北新洋丰、山东史丹利、成都新都化工等企业。

  产品结构的调整。节水农业型复混肥。我国水资源日趋匮乏,国家在大力推广节水农业,这给复混肥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滴灌灌溉技术的进步、推广,需要大量的水溶性肥料,硝基复肥、聚磷酸铵、硫代硫酸铵等产品都将得到大力发展。

  专业、系列型复混肥。由于专用复混肥较之通用型肥料更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并且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作物品质,增产增收,给农民朋友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随着我国测土施肥工作的推进,复混肥品种,配方将不断增加,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和作物不同的生长时期,生产企业将结合实际情况适时推出某作物专用复混肥,以及某些作物生长周期内的系列复混肥,以更好的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缓释型复混肥。目前国内众多复混肥企业在缓释肥发展上做了很多工作,国内缓释肥技术主要包括加入硝化抑制剂和尿酶抑制剂,也有对复混肥颗粒进行包膜处理的……随着这类产品的发展,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努力下,目前行业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行业标准,这对缓释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农业追求高产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改变。由于土壤中有机质的消耗非常快,为了培肥土壤,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为持续高产奠定基础,配施有机-无机复混肥是最佳选择,因为它可以稳定生产的同时,培肥地力。

  功能型复混肥。这类产品除了保持肥料的基本功能外,还在其中掺入微量元素肥料和农药,成为多功能的复合肥料,使肥料具备除草、杀虫的功能。

  三元复合肥发展建议

  三元复合肥行业扩能仍在继续,在一定时期内都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综合上面的分析,给三元复合肥行业几点建议:

  建议政府对三元复合肥行业新、扩建项目加以控制。适当提高三元复合肥生产企业准入门槛,鼓励行业内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兼并行为,以盘活部分困难其企业来替代重复建设,提高行业集中度。(BB肥作为测土配方施肥的服务配套措施,不在此次讨论之列。)同时在化肥经营门槛上,也应适时提高,大规模的企业较高的违法成本将有利于市场规范。

  抓好企业优势,打好基础。强化企业优势,那企业做大做强,对于三元复合肥企业要重视资源地与市场的综合考虑,合理配置生产装置,装置不可过于集中,影响企业后续发展。同时要尽快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也直接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是否拥有话语权。

  重视产品质量,树立良好品牌,做好农化服务。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第一保证,同时品牌核心仍然是质量,建议企业严把产品质量关,从而树立良好品牌,鼓励企业企业到市场区域贴牌生产,用品牌的优势整合市场。做好农化服务是售后服务最核心的工作,也是为客户提供的有效的附加价值,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消费群对的产品、品牌的认知和信赖,鼓励企业对农化服务模式探索创新。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