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近1400家农商行,是一个活跃在“农区、社区、园区、商区”的中小银行群体,在中国庞大的金融市场中,努力寻找着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很难准确描述他们的模样。
近期,一份来自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行业报告,把几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商行作为样本,与中国各类金融机构放到同一评价体系中,通过数据分析客观审视。或许,通过这份报告的专业分析,可以让我们对这个群体,有更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和了解。
5家农商行进入价值银行榜单
2019年11月7日,最新一版的“麦肯锡中国银行业转型与创新系列白皮书”发布,这份题为《中国Top 40家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2019)——新一代价值银行:精细化、专业化、数字化和敏捷化》的白皮书,是麦肯锡连续第四年发布“中国银行业价值创造主题报告”,今年的报告针对中国银行业如何通过精细化、专业化、数字化和敏捷化向价值银行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给出一系列行动建议。
报告选取40家代表性银行作为样本,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业年度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底,这40家银行管理了中国商业银行87%的资产,贡献了90%的税后净利润。因此,这些银行具有足够的行业代表性。
这40家银行分为四类,包括6家大银行(分别是四大国有银行、交行和邮储银行;以下统称五大行及邮储)、11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不含恒丰银行)、从134家城市商业银行中选取的18家规模较大的主要城商行,以及5家规模较大的农商行。
作为样本的五家农商行分别为:重庆农商行、北京农商行、上海农商行、广州农商行和江南农商行。这五家农商行在价值银行的“关键指标”上表现良好,结合五家农商行数据情况,报告对于农商行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科学的研判。
农商行资本回报率表现良好
经济利润与资本回报率(RAROC)是评估“价值银行”的两个重要指标,五家农商行在这两大指标的排名中均有较好表现。TOP40家银行合计实现经济利润约5225亿元,其中有27家银行经济利润为正值,其余13家银行没有创造经济利润。
在经济利润方面,五家农商行2018年经济利润均为正值:重庆农商行36亿元,排名第9位;北京农商行35亿元,排名第10位;上海农商行24亿元,排名第14位;广州农商行23亿元,排名第15位;江南农商行3亿元,排名第25位。
TOP40家银行平均资本回报率为16.3%,较2017年的17.0%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第三年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在大部分银行资本回报率(RAROC)呈延续下降趋势时,农商银行这一指标趋势平稳。其中,北京农商行RAROC19.6%,位列5家农商行之首,在TOP40家中从第5位上升到第4位,紧随招行、建行、工行之后;重庆农商行RAROC17.3%,保持第6位排名不变;上海农商行RAROC16.5%,从第10位上升到第9位;广州农商行RAROC16.3%,保持第11位排名不变;江南农商行RAROC13.1%,排名第21位。
2018年,五大行及邮储银行、全国股份制银行、主要城商行和主要农商行的RAROC分别分18.4%、13.6%、12.0%和16.9%,分别较上年下降0.5、0.7、1.7和0.3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指出,四类银行中股份制银行和主要城商行面临竞争压力最大,经济利润创造压力最大。股份制银行资本消耗较高,城商行处理不良资产压力较重,同时两者均面临较大的息差收窄压力,拖累其资本回报率的实现。
“关键指标”决定银行价值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五家农商行的资本回报率排名,均明显高于其资产规模排名。他们的资产规模排名在25—38位之间,但资本回报率排名却在4—21位之间。
五家农商行中,北京农商行表现最优,资本回报率排名第4、经济利润排名第10,远高于其27位的资产规模排名,且该行单位资产的资产减值率和资本耗用均明显好于其他4家农商行。报告显示,虽然五大行在资产规模和经济利润方面均名列前茅,但有些大中型银行的表现却不佳,北京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反而突围趋势明显。这说明,经济利润、资本回报率与资产规模之间并不存在绝对正相关关系。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当多的银行以消耗资本为代价进行跑马圈地式扩张,并未真正创造经济价值。
这份报告,还重点比较了经济利润较高的银行与经济利润较低的银行,对比发现,这两类银行在部分关键指标上的表现呈现出特定规律,经济利润较高的银行往往净息差、净利差和中间收入创造能力较高,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较强,同时资产耗用相对较低,因此,这些因素对于银行价值创造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些“关键指标”大放异彩的银行,往往更有可能突破资产规模的限制,创造价值;而其中一项或几项做得较差的银行,则很难创造与其规模相匹配的经济价值。
以农商行为例,五家农商行的净息差、净利差排名均在5—16位之间,北京农商行的风控能力和资本耗用水平表现较好,风险定价能力也位居TOP40家银行中上游。因此,虽然农商行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但是经济利润和资本回报率排名却名列前茅。
农商行高质量发展趋势明显
2018年,国内银行业面临日益严峻的内外部挑战。宏观经济下行,实体经济处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阵痛期,加大了银行信用风险。年初,不良贷款认定口径趋严,拨备覆盖率下调,银行处理问题资产的压力增大,资产减值损失大幅上升,诸多因素影响银行利润实现。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五家农商行风险管理能力在排行榜中的成绩可圈可点。其中,北京农商行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均排在TOP40家第1位;上海农商行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均排名第7位;广州农商行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均排名第10位;重庆农商行不良率排名第12位,拨备覆盖率排名第5位;江南农商行不良率排名第34位,拨备覆盖率排名第25位。
农商行在风险管理能力中的上佳表现,缘于这类金融机构专注服务小微的发展特性。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加快向零售板块转型的趋势非常明显,40家银行中,有11家银行的零售贷款增速超过35%,其中北京农商行2015—2018年零售贷款年增长率达44%,排名第7位。
零售贷款的规模持续上升,五家农商行风险指标表现良好,其中有三家农商行的不良率排名在前10位。此外,在资本管理能力排名中,北京农商行表现最优,风险权重为49.37%,紧随邮储银行之后,排名第二位。
报告提示,与农商行形成对比的,是股份制银行仍然以扩大规模为主要发展模式,资本耗用较高,其风险权重在四类银行中最高,高资本耗用模式将妨碍价值创造。
趋势已清晰呈现。近年来,农商行尤其是报告选取的重庆农商行、北京农商行、上海农商行、广州农商行等几家金融机构,已逐步走上价值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报告提出,建议各银行基于自身禀赋,制定清晰且聚焦的业务发展战略,协同风险管控,并通过敏捷组织转型,以及数据和科技赋能,实现真正的价值创造。
我们有理由相信,以报告中五家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农商行群体,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坚定特色化、差异化经营,持续创造价值,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秉承“匠心精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迈向更高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