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1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两代供销人 悠悠供销情

□ 夏国强

    1978年,父亲47岁,在河南省获嘉县中部的一个乡镇供销合作社工作。那个时候,物资比较匮乏。洋布、红糖、碱面、煤油等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东西,都是凭票供应、凭票购买。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衣食住行的需求都很简单,贫富差距也不明显。一般家庭,如果能买“上海”牌手表、“飞鸽”牌自行车、“蜜蜂”牌缝纫机,那就很不起了。记得当时父亲一个月的工资只有53.6元,供养了全家6口人的吃喝后,一年到头基本没有剩余,“三大件”中的任何一件都买不起。那一年,大哥要结婚,全家把攒了好几年的钱都拿出来,七拼八凑才买了一辆自行车,就把漂亮的大嫂娶进了家,别人都非常羡慕。

    父亲在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很忙,总是天南海北去进货,经常赶着马车下乡,十天半月都难得回家一次。记得有一天,父亲从上海出差回来,买了一台“红梅”牌收音机,全家人都高兴极了。从此,我天天听小喇叭广播。有一天,母亲突然病倒了,父亲拉着我的手说:“你都长大上初中了,你妈身体不好,我又经常不在家,以后家中吃饭担水的任务就交给你吧!”我点点头,答应了。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还没有自来水,每家都要储备一个大水缸,吃水要到300米外县武装部门口去挑水,一担水一分钱,印的是一寸来方红色的水票。担满一缸水,需要5挑,可以吃一个星期。我从13岁起就担水,早早就练成了一副铁肩膀,也算是早早地传承了父亲吃苦耐劳的“扁担精神”吧。

    父亲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干了41年,1991年光荣退休。我自1981年在县棉麻公司待业青年门市部当一名营业员开始,也已经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了近40年。

    现如今,供销合作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集体经营到“四放开”改革,从租赁承包经营到股份合作制改革,一代又一代供销合作社人,摸爬滚打、拼搏进取、出力流汗,支撑起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大厦。面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冲击,供销合作社人没有气馁,很多新的经营实体站了起来。从传统的“一买一卖”到如今的农村超市及电商经营,供销合作社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通过一系列综合改革举措,已走出了低谷,迎来了在乡村振兴中大展拳脚的机会。

    2018年6月25日,带着组织的信任和重托,我又来到了当年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中和镇羊二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精准脱贫工作。我和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和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该村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许多老百姓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共产党的扶贫政策真好!老供销老传统的精神又回来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愿意为农民能过上好日子,为供销合作社变得更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获嘉县供销合作社)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