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11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穿越古今,探寻惊艳世界的“中国白”


世界瓷都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暨德化万达广场效果图。

    编者按:

    秋风和煦轻柔,德化白云飘逸。10月12日至15日,2019中国德化陶瓷博览会暨茶具文化节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隆重举行,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陶瓷产区的543家企业参展,为陶瓷爱好者们奉上专业的、标杆性的陶瓷盛宴。10月22日,《茶周刊》刊发《在汝州,探访汝瓷真实的原产地》后,得到了广大茶行业从业者、爱好者等读者的一直好评,掀起一股“茶器”热潮。本期,茶周刊编辑部将继续为大家带来瓷器专题解读:世界陶瓷文化发祥地——德化。

世界白瓷看中国  中国白瓷看德化

□ 本报记者 陈 浩

    指尖镌刻下记忆,岁月磨砺了匠心。珠圆玉润的白瓷经海上丝绸之路送往世界各地,成就了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遥远想象。在世界陶瓷史上,福建德化白瓷以“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素有“中国白”的美誉。

    新石器时代开始制作硬陶和印纹陶,三班镇辽田尖山夏商原始青瓷窑址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原始青瓷窑址。唐五代,产生世界第一部陶瓷专著《陶业法》和世界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梅岭图》。宋元时期,德化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出口商品。明朝,“象牙白” 代表了世界白瓷生产最高水平,有“世界白瓷之母”之称;清朝,青花瓷窑址遍布全县。“泰兴号”沉船发现的35万件青花瓷器,证明德化瓷的生产和外销达到鼎盛。20世纪初期,德化瓷器先后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斩获金奖,并出现不少抗战瓷。新中国成立后,陶瓷业重获新生,传统瓷雕重放异彩,明代“象牙白”复产成功,更名为建白瓷。改革开放后, 陶瓷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形成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家居瓷三大产品体系。1993年李鹏总理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德化被授予 “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时至今日,德化因白瓷而屹立于世界陶瓷之林,拥有陶瓷企业3000多家,2018年实现陶瓷产值328.5亿元,品牌价值超千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被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在工艺人才队伍方面,德化现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名、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1名、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1名、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2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91名、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108名、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工艺美术师1773人。在电商方面,德化的各项数据相当耀眼:2018年,德化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6.3亿元,网络零售额68.5亿元,电子商务应用企业7500多家,占据全国80%的网上茶具销售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陶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近年来,德化陶瓷发展也面临着创新活力不足、工业设计薄弱、市场开拓不宽等短板,到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未来五年,德化政府将坚持陶瓷产业主导地位,围绕生产由制造向智造转变、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三个转变”,深入实施政策、文化、设计、科技、市场“五个引领”,增强出口工艺瓷的工业设计和文化创意元素,提升日用家居瓷的质量和品牌,推动大师工艺瓷的继承与创新,强化政府职能服务保障力度,促进德化陶瓷产值、品质、影响力摆脱瓶颈,力争到2022年陶瓷产业产值翻2.5倍,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

    日前,计划于2021年10月1日前开业的国际陶瓷艺术城开工奠基。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其中陶瓷城总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包括陶瓷商城4.8万平方米、陶瓷商业街1.6万平方米,德化将告别没有陶瓷高端展示交易综合平台的历史。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