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1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弘扬工匠精神 培育茶艺人才
“武夷山大红袍杯”第四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总决赛圆满落幕
□ 本报记者 陈 浩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 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为个人赛金奖选手颁奖。

    10月31日,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联合主办,福建省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以及全国各省、市、区茶叶(业)学(协)会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技能大赛——“武夷山大红袍杯”第四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圆满落幕。

    本次竞赛以弘扬工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的茶艺人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创新竞赛形式和内容,拓宽竞赛覆盖面,提高竞赛质量,促进茶业从业人员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引导中华茶艺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权威、科学

    2019中国技能大赛,共有8项国家级一类大赛和52项国家级二类竞赛,本次竞赛为国家级二类竞赛,将按照国家级二类竞赛奖励。总决赛期间,来自全国24个分赛区的28个省(市)的270名选手经过激烈比拼,共角逐出个人赛金奖3个,银奖12个,铜奖25个;团体赛金奖1个,银奖3个,铜奖6个;茶席设计赛金奖3个,银奖9个,铜奖18个;优秀茶汤奖、优秀演艺奖、优秀创意奖、优秀文案奖、团队协作奖等单项奖若干,另对24个分赛区的多家单位组织工作出色予以表彰。

    本次竞赛设个人赛、团体赛和茶席设计赛等3项赛事。

    为了引导行业从业人员关注茶汤,本届竞赛更注重茶汤质量比拼,个人赛技能操作包括规定茶艺、自创茶艺和茶汤质量比拼3项内容;团体赛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团体赛技能操作为自创茶艺1项内容。为确保竞赛的规范、科学、公正、公平,中国茶叶学会组织专家制定比赛技术规程和评分细则。自2006年起制定《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并连续在3届竞赛中推广至全国各赛区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中广泛使用,今年《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已作为中国茶叶学会团体标准,供全国24个分赛区和总决赛使用,为竞赛的技术评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正、广泛

    本次竞赛的个人赛、团体赛和茶席设计大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大赛共约30万人参加了选拔,线上作品投票环节参与人次高达130多万。在总决赛的270名选手中包括个人赛81人,团体赛32支,茶席设计赛56席,再创历史新高。

    在采访中,江用文告诉记者,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是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激励广大从业人员钻研业务、敬业爱岗的一项重要措施,希望本次大赛为广大茶艺从业者提供一个施展才艺、切磋技艺的大平台。

    本次竞赛邀请了全国各省市的40余名专家担任各项比赛的裁判,根据技术规程进行科学、公正的评分、核分、统分。每一名裁判都经过劳动部的专业培训,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的茶艺大赛裁判员证书。

    为确保竞赛的顺利进行和竞赛结果的公平、公正,组委会还特别邀请了4名专家,成立了仲裁委员会,受理竞赛中可能出现的申诉并进行仲裁。

    专业、全面

    在个人赛中,选手完成理论考试和规定茶艺比赛后,还要完成自创茶艺比赛和茶汤质量比拼,可以说打破了以往人们对茶艺师的认知:不是会表演的“花架子”,而是“真枪实弹”的泡茶能手。第四届全国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裁判长、浙江农林大学教授王旭烽告诉记者,本届比赛更重视“茶汤”的呈现,在操作总分中占比最高。茶汤质量比拼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让亲友轻松、舒适地喝上一杯高质量的茶汤为目的。选手进入赛场后30分钟熟悉茶样,15分钟准备茶、水、器,最大程度体现出选手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

    可以说,竞赛不仅注重选手对茶汤质量的把控,同时关注选手仪容、神态自然端庄,站姿、坐姿、行姿大方,礼仪规范等方面。在自创茶艺比拼中,不仅考察选手对茶席设计的理解,还表现在选手对内容呈现的捕捉,对茶的文化人格的理解,兼具专业性与全面性。

    中国茶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智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大赛非常令人兴奋!这不仅体现在选手综合能力的提高,更体现在选手整体审美能力的大幅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茶艺竞赛的技术规程也越来越规范,人们在“茶汤要能喝、好喝”上逐渐达成共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