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9年10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薪火相传 肩挑城乡竞风流
——记山西省浮山县寨圪塔供销合作社两任主任刘荣升和杨明义
□ 张奇志 段建军

    大山深处,藏龙卧虎;灵秀之地,英贤辈出。这说的是山西省内一个闻名遐迩的小山村——浮山县寨圪塔乡。在这里,两任寨圪塔供销合作社的主任——刘荣升和杨明义埋头苦干。76年间,寨圪塔供销合作社与农户同呼吸、共命运,为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改变山区的面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太岳南麓奋旌旗

    刘荣升,祖籍山东,避难河南,逃荒浮山,亲人在苦难中相继离世。最后母亲拉着他和妹妹,来到寨圪塔寺方垣村。

    刘荣升13岁时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苦难的生活磨砺了他坚强的性格,也使他对“扁担”这个最简单的生产工具情有独钟。特别是后来在寨圪塔供销合作社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他不止一次意识到,扁担上镌刻着四个看不见的大字,那就是“责任”和“担当”。

    1941年6月初,太岳区八路军212旅挺进浮山岭东,寨圪塔获得解放。20岁出头的刘荣升积极参加生产自救和减租减息运动,被推选为范村行政村农会常委。同时,刘荣升还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培训和各种会议,其间他学习了毛主席的《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通过听传达,他牢牢记住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1943年7月,刘荣升与农会主席李永祥、常委张作武响应青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号召,共同创建了太岳解放区第一个农村供销合作社——“一心胜”合作社。各村农会会员掀起了入股高潮,有钱的出钱、没钱的拿物,会员中有拿现金的、有拿小米和药材的。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划,各村共有250多户贫苦农民入股,筹集了6石小米的资金。

    刘荣升在“一心胜”供销合作社分管业务工作,是合作社所有工作的中心。供销,即供应和销售。当时,寨圪塔虽已解放,但周边县区仍是敌占区,解放区的军民缺衣少穿也罢,连基本的生活用品也十分匮乏。年轻气盛的刘荣升认为,“一心胜”供销合作社就是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存在的。没有生产资料可供,没有生活用品可销,算什么供销合作社。他和张作武、李永祥二人商量,决定带4个机智、勇敢、强壮的青年人到敌占区去购货。

    第二天,刘荣升就和同伴们从翼城挑回了满满两担食盐、火柴和煤油。第一次成功大大鼓舞了士气,接着,他们就隔三岔五地从翼城、沁水等地购回解放区军民所急需的各种物资。

    1950年6月,“一心胜”合作社易名为“寨圪塔供销合作社”,刘荣升担任了供销合作社主任。

    立足大山写传奇

    寨圪塔乡林茂草丰,资源丰富。大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库,但人民群众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刘荣升对社员们说:“供销合作社作为城乡的桥梁、党群的纽带,我们不能满足于‘春送箩筐夏送镰,秋送犁耙冬送锨’的常规做法,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如何帮助群众进一步搞好生产,使贫苦农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供销合作社工作的全部内容和终极目标。”

    1956年春天,刘荣升带着供销合作社职工“探宝队”走遍了33座大山和沟沟洼洼,对山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第一次摸清了寨圪塔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品种、数量、产量以及分布的基本情况。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供销合作社与乡政府共同制定了“山坡营造木材林,山洼发展经济林,组织群众开发野生资源,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的山区开发规划。

    1950—1955年,他亲自带领职工先后18次到内蒙古、新疆、陕西等地,行程3万多公里,购回骡、马等大牲畜800多头,帮助群众建立了5个配种站,对寨圪塔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刘荣升的努力下,寨圪塔以及山交村一带逐渐出现了牛羊满坡、骡马成群的喜人景象,并从60年代起形成了每年农历七月的“山交河骡马大会”。沁水、翼城、襄汾、曲沃周边县区以及河南、山东的客商届时都会来到寨圪塔,成为影响力很大、辐射范围很广的牲口交易大会。

    那时候,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叫作“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财贸学习寨圪塔供销合作社,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这个口号中的“财贸学习寨圪塔供销合作社”虽然没有和另三句并列风行始终,如流星一般划过,但也在灿烂的星空留下了耀眼的痕迹。

    1976年,刘荣升逝世,年仅58岁。浮山县革命委员会为刘荣升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寨圪塔及周边县市3000多名群众自发地为他送行。灵堂两边挽联上写着:“肩挑日月,手提城乡,供销事业领路人;心系群众,魂归大山,丰功伟绩昭后昆。”

    守业更比创业难

    刘荣升逝世后,寨圪塔供销合作社像被抽去了主心骨,各项工作陷入低潮。职工们心里打鼓,以后的工作该怎么干呀?群众在暗暗担心,供销合作社还能像以前一样吗?

    县委对寨圪塔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十分重视,通过听取职工和群众的意见,多方面调查了解,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一个叫杨明义的青年干部身上。

    杨明义,1940年生人,河北省内丘县人。1958年在本县建材厂参加工作,1960年参军,第二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地方缺干部,按照有关政策,包括杨明义在内的363人通过部队和地方协调分配到山西,杨明义被分配到浮山县供销合作社联社,之后被安排到寨圪塔供销合作社当了一名业务员。到寨圪塔供销合作社的第3年,杨明义被任命为山交供销点经理和寨圪塔供销合作社百货门市部主任。

    杨明义一直踏踏实实地工作在供销合作社工作的第一线。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1973年就被任命为供销合作社的副主任。他是刘荣升的得力助手,但他一直站在刘荣升光彩夺目的光环背后。县委组织部领导单独跟他谈话,要他把这副重担挑起来,杨明义很认真地说,请给他3天时间考虑。

    在这3天里,杨明义想了很多很多。他想起了他的师傅刘荣升敢想敢为、敢担当的男子汉气概;他想到了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方方面面。3天后,杨明义找到组织部领导,表示服从党组织的决定,担任供销合作社的主任。

    1978年初春,杨明义走马上任了。上任伊始,他连续召开党支部会议、全体党员会议、全体职工会议和群众代表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扁担精神不能丢,为民服务无尽头”。通过讨论,振奋了全体职工的精神,大家摩拳擦掌,纷纷表示要在新的形势下、新的起点上攀登新的高峰。

    发展生产开新局

    在捋顺思路、统一思想之后,杨明义又带领全体职工做了一次摸底调查。寨圪塔乡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区,外地人在此落户的比例非常大,但到底有多少个省、多少个县、分布在多少个自然村,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说法。杨明义说,这是一项必要的调查,与供销合作社的工作密不可分,关系到供销合作社的工作思路。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最后得出了结论:寨圪塔由8省2市83县的居民组成,大部分是从山东、河南逃荒、逃难而来,总人口7682人,分布在332个自然村和山庄窝铺中。

    杨明义做了一个沙盘模型,这也是他当兵的一种本能。他把下乡串村的送货渠道以寨圪塔为中心,一条条标记得清清楚楚。比如最远的是谭村,最近的是西坪,这些村庄的群众需要配送什么货物,又有什么山货需要运出去,有没有公共汽车相通等,在他心中已经形成了一张立体的图画。他又根据山村远近、群众需求等特点,搭配成不同的送货下乡小组,或肩挑,或自行车驮,或搭公共汽车,力求做到及时送工业品下乡到户,及时收回群众的农副土特产品,努力做到全面覆盖、算无遗策、购销不漏户。

    在他的谋划和安排下,供销合作社业务量扩大了,为群众服务的区域没有盲点和死角了,供销合作社在群众的声誉更高了。杨明义又把眼光盯在了开拓供销业务和工作的新尝试上。

    正是收购鲜蛋的季节,可群众出售的鲜蛋越来越少,这与去年同期的情况如出一辙。杨明义挑起箩筐下了乡,一边收购,一边访问群众。有一个老乡和杨明义是朋友,口无遮拦,开口就说:“你们只知道收、收、收,大鸡老了,下蛋少了,有的已经到了‘绝蛋期’,又没有小鸡可喂,鸡蛋从哪里来呀?”原来如此,杨明义心里有底了。

    回到供销合作社,他便找来几位业务骨干说:“咱们办个孵鸡厂吧!”有人不同意说:“咱们正经事都忙不过来,还做这行外之事?再说没有暖房、暖箱等设施,恐怕事与愿违。”

    杨明义耐心地给大家说:“支援生产、解决群众困难就是我们最大的正经事。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交换的基础,交换离开了生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不为发展生产着想,我们的路就会越走越窄。”

    大家一听杨明义说的有道理,纷纷同意办孵鸡厂。经党支部研究决定,抽出3名职工,把一间职工宿舍改造成孵鸡室,他们自己动手选蛋、加温,不几天就把孵鸡厂办起来了。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几十天后,供销合作社职工挑着一担担绒球似的小鸡,送到了各个山村。从此以后,供销合作社每年的春季,都会为群众供应雏鸡。

    在坚持为民服务、进一步搞好供销合作社业务的前提下,杨明义在供销合作社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所属门市部和分销店实行了定人员、定资本金、定任务、定费用、定出勤的“五定”责任制,大大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供销合作社的各种经营指标不断攀升。杨明义担任主任的第一年,供销合作社的利润指标就达到了6400元,比原来的最高额翻了一番多,第二年达到了1.28万元。从1978年开始,寨圪塔供销合作社连续3年主要经济指标翻了3番,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先进单位,成为全国财贸系统的一杆红旗。

    “扁担精神”薪火传

    杨明义是继刘荣升之后的寨圪塔供销合作社第二代领导人。如果说,刘荣升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战争年代就创办了“一心胜”供销合作社,全国解放初期又创建了寨圪塔供销合作社,为解放区军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开辟了供销合作社为山区人民群众服务的先河,挑起了联系城乡的重担,在实践中形成和丰富了“扁担精神”。那么,杨明义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扁担精神”。

    有人问寨圪塔供销合作社“扁担精神”的含义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杨明义说,“扁担精神”就是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2005年,浮山县委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开展了弘扬寨圪塔精神的活动,对“扁担精神”又进行了新的总结:“艰苦奋斗,勤俭办社,心系百姓,服务‘三农’”。近几年,供销合作社又在新形势下提出了“扁担精神”的新内涵,“坚守信念,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服务群众”。

    从1943年7月创建“一心胜”供销合作社到今天已经过去了76年。76年间,寨圪塔供销合作社与寨圪塔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改变山区的面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