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9年7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如何避免与解决库存积压问题


    在快速消费品领域,无论是品牌方或者渠道商家,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生产(或者采购)多少货,就能卖掉多少货,仓库完全按照先进先出的规则执行,没有缺货也不存在老龄货。若实在有一些的话,那也是一个很低的比例,总体供应状况应是理想的。库存积压管理要总揽全局,抓住关键点,一个个解决。变革现有的存货管理体系,把积压库存的应急处理,变成存货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才是预防和解决库存问题的治本之策。 

    在物流负责人甚至仓库管理者看来,“理想库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梦想”而不是理想。在多数时间里,仓库内总有一堆积压库存,因迟迟出不去而长久占用宝贵的库位资源。还有些货物“老”到过了保质期而只能报废销毁。这种行为实属烧钱。

    仓库积压可能有多有少。更多情况下还常常伴随着缺货(想要的货没有,有的货没人要)。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预测和计划失准。在计划准确性差的条件下去解决缺货问题,最终都会再次产生一堆积压库存。

    要想解决这种供需错配的问题,理想的办法看似是做准预测、计划,甚至按订单生产,就不会有多余库存。可在实际操作中,快速消费品行业却很难实现。很多消费场景属于冲动型,未见到货之前谈不上喜不喜欢,更不会提前下单等待定制(有些快消产品生产周期很长,比如需要酿造的啤酒),加上季节天气变化、促销手段和力度大小、竞争对手的反应等诸多方面,都能直接影响到终端客户的消费。所以,预测不准确是常态。

    库存积压问题必须纳入到常规管理的体系内,将“货龄”控制起来。概括起来说,只要避免存货报废的损失,就能挽回中断的部分现金流;减少老旧库存数量就能降低仓储成本;加快货物周转就能减少发生后期处理积压库存的损失等,这也是一种成效的管理。

    库存积压管理,总体框架可以按时间点进行划分,存货管理落实到每个时段的主要任务各不相同。根据产品以及销售的特点,可将存货的生命周期分成5个时段。例如,在1/6有效期内,产品是最新鲜的,无论哪个渠道都喜欢,可标成绿色;超过1/3时间,有些渠道便不愿收货物,如果售价不想因此打折扣,只能指定渠道发货,因此,可标成有警示意味的黄色;通常合同中还有一个承诺客户的时间,比如货物不能超过1/2有效期,像两年有效期的货卖了一整年还没卖完,经销商一般也不再愿意主动下单补这个批次的货。如不多给一些让利政策,则难以令这部分产品出库,可标成红色;过了保质期无人敢卖,只能处理,以免流入市场扰乱正常销售,是可标成灰色。

    横向是时间节点的控制,纵向是“三流合一“的管理。众所周知,物流除了有实物的流动,也有信息和资金的流动,在仓库里也一样,我们要处理积压存货,必须同时考虑三个维度,才不至于有遗漏。

    信息流管理。货物从生产下线入库开始到承诺客户的时间,需要有存货的健康、风险管理档案,每天更新所有品类各个批次货物的数量及货龄信息。其实现在的仓储系统里都有数据,甚至可以直接输出报表、提供预警,用于分析和掌控风险,指导销售实践和供应链计划的调整。

    掌握了存货的状态,下一步就是让销售跟踪并控制货品老化的风险,检查销售计划、修正销售预测等,从而预防损失。过了1/3有效期的货物,很多需要指定渠道来出货,这种定向销售的计划也需要落实。

    过了保质期的货物,要求快速清理掉,不能过久占用宝贵的仓库资源。信息也得及时处理,否则与实物数量不一致,在有些系统不完善的公司里会发生接错订单等意外。

    实物流管理。仓库管理人员平日里须及时跟进正常品的发货,避免来不及出库、库位信息不正确等错过最佳的销售时间。同时要盯紧质量放行的进度。物流部门需要严格把控和努力去推动检测、检验的时间。

    通常在有效期的1/3前后,是存货清理执行的重要阶段,一般还需要提早,比如从1/6有效期开始最好,让风险降到最低。销售环节总是盯着仓库看哪些品类缺货,担心缺货影响渠道下单;但物流部却很少主动出击,去关注这些流动速度过慢产品的销售计划执行情况。实际上,整个公司都应对积压库存负责。所以,应授权物流负责人有权给销售施加压力,保证存货更早出库,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司的利益。

    最终的过期货物只能报废处理或回收再生产。这个阶段的任务是确保不可再度使用的部分不会流入市场,而尽可能回收利用的部分,例如外包装纸箱、或者没有变质的产品内容物作为新生产过程中一定比例的原材料,减少报废损失和环境破坏。

    资金流管理。从财务的角度,超过1/3有效期还没卖出的产品,都应该预提减值损失。其实,财务预提对应着权责发生制,尽早做减值预提,能让高层及时重视风险,细分权责,该让销售更努力,结局才有可能是良好的。

    超过保质期的货已被清理,账上也应及时清算,避免死账烂账,这也是财务透明健康的标志。

    综合上述,库存积压其实只是症状,症结原因在别的地方。需要总揽全局,抓住关键点,一个个解决,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真正需要变革现有的存货管理体系,把积压库存的应急处理,变成存货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才是预防和解决库存问题的治本之策。

(游其勇  嘉 宫)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