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人口第一大县”的幸福故事
——安徽临泉农商银行深入践行普惠金融见闻
□ 本报记者 贾丹丹 通讯员 齐学斌

1
2
3
4

    图1为临泉农商银行驻惠民车展金融服务点。

    图2为临泉农商银行“智慧公交”多渠道支付展示。

    图3为临泉农商银行科技创新支行工作人员解答客户咨询。

    图4为临泉农商银行杨桥支行行长杨华(左)深入田间调研。

    临泉县位于安徽省西北边界,是全国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安徽省扶贫开发重点县,18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30余万人。

    “那里的普惠金融工作不好干!”采访还没开始,说起临泉县,记者听到最多的却是这样一句话。

    囿于经济下行、同业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加之经济基础弱、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一家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金融机构,若要破解转型发展困局,从根本上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需要克服的困难可想而知。

    “离百姓越近,和百姓越亲。”在广袤的皖西北大地上,一直恪守“本土情怀”的安徽临泉农商银行,正积聚起转型升级的无穷力量,迸发出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

    守正、顺势与创新,诠释了该行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临泉县城的出行故事:“智慧公交”开启出行新业态

    不用准备零钱,不用带公交卡,只需将手机对准扫码设备,轻轻一刷,即可支付车费……临泉城区的“智慧公交”全新支付体验,正在开启居民出行新业态。

    “移动支付真厉害,这是我第一次刷手机乘公交,感觉很新鲜,也很方便!”乘坐9路公交车的李先生说。他是一名退休教师,是“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2019年初,临泉农商银行成功上线运行安徽农金系统内首个以“金农信e付”平台为载体的MIS“智慧公交”惠民项目,为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金农信e付”,是安徽农金推出的全新聚合支付平台,可实现多渠道(包含微信、支付宝、云闪付、安徽农金IC卡、手机NFC、智能手环等)的“全支付”。这一被业内称为“第四方支付”的创新平台,可进一步改善安徽全省城乡支付结算环境,加快普惠金融进程。

    位于临泉县义乌商贸城的科技创新支行,是临泉农商银行2019年新设立的第50家支行,也是临泉县第一家以“加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为主题,服务科技企业的特色银行网点。

    “80后”支行长崔秀丽,热情干练、雷厉风行。她告诉记者,与该支行仅一条马路之隔的斜对面,便是临泉客运总站。在那里,131辆城区公交车已安装手机支付设备,正与临泉农商银行协力推进“互联网+金融+公交”的创新服务模式。

    记者了解到,在双方商定公交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时,一方面,确立采用无需人工售票的GPS定位支付的高标准;另一方面,在客运总站售票系统中,临泉农商银行为售票窗口提供接入MIS系统的智能POS机,真正实现了“金农信e付”在公交体系建设的“全流程、全支付、全服务”目标。

    那么,“智慧公交”惠民项目,如何将临泉县的“人口红利”转化为“客户资源”?

    “这是一件多方共赢的好事!”崔秀丽告诉记者,该项目除了解决“人口大县”居民出行的实际问题,对公交公司而言,可避免清点大量零钞和收到残币假币,实现资金即时安全到账;对临泉农商银行而言,公交卡转化为金融IC卡,可提升银行卡活跃度及资金积蓄能力,增加该行客户资源。

    据科技创新支行工作人员李程远介绍,下一步,临泉农商银行将以“智慧公交”为起点,加速推进城乡272辆公交车分段计费系统接入MIS平台,并加紧突破医院、物业等更多便民支付场景,不断扩大便民生活圈,打造多个精品便民、利民、惠民工程,让便利、安全、高效的移动支付服务,成为全县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助力。

    甄庄村的惠民故事:“惠农金融”带来服务新体验

    离开临泉县城,记者随杨桥支行行长杨华,来到杨桥镇甄庄村。在村民杨通达的农资店里,临泉农商银行设立了简易的“银行柜台”,建立起“功能强大”的惠农金融服务室——“金农信e家”,为附近的村民提供“家门口的亲情服务”。

    记者到访时,杨通达不在家,他的父亲杨锐正忙着为村民办理小额取款业务。

    “请插入银行卡”“请选择您要办理的业务”……在多功能惠民金融服务终端机的语音提示下,杨锐熟练地操作着,不到1分钟,便把300元现金递到了史印田老人手中。

    “人老了,腿脚不好使,出趟门不容易。以前取养老金、粮食补贴啥的,只能到镇上,一趟就是十几里路……”73岁的史印田老人感慨道,“自从有了这台‘机器’,取钱方便又省心,农信社真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在取款记录单上,史印田老人一笔一划地签好自己的名字。“我知道现在叫农商银行了,但还是习惯叫农信社!”老人笑声爽朗。随后,他指着一旁的杨华对记者说,“20多年前,他就帮我办贷款,我认准了这个人,好得很!”

    自从办起了“金农信e家”,杨锐家的农资店越来越热闹。“春节前后,来取钱的村民最多,每天4万多元现金都不够用。”杨锐介绍说,“小额取款,大家都喜欢来这里,人最多的时候,队伍都排到了门外的水泥路上……”

    说话间,杨锐又拿出一个“铁盒子”,里面装着各类残币、量尺等。“这是残币兑换工具箱,也是农商银行配备的,村民家里有受潮破损、被老鼠咬坏的残币,我们也能按标准兑换……”

    记者了解到,“金农信e家”是安徽农金打造的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便民服务、金融扶贫”于一体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体系,通过与村委会、超市、卫生院、农资店等组织机构合作,为村民提供助农存取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电子银行体验服务、电商服务、金融知识宣传等普惠金融服务。

    临泉农商银行董事长王运通告诉记者,目前,该行在全县设立“金农信e家”96家,有效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步路”,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广泛信赖,也擦亮了安徽农金“支农惠农”的金字招牌。

    大苗村的扶贫故事:“金融扶贫”贷出幸福新生活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临泉农商银行迎难而上、尽锐出战,让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帮扶有对策、见成效,全力攻克“贫中之贫”和“困中之困”。

    在大苗村的田垄上,记者见到了正在察看中药材长势的姜以忠。借助临泉农商银行的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他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你来得早了,再过些时候,白芍开花,地里就一片红了,好看得很!”今年51岁的姜以忠,说起自己亲手种植的18亩地中药材,便打开了话匣子。

    忆起苦日子,姜以忠仍历历在目。那时,他要“忙里忙外”,既要为行动不便的妻子准备一日三餐,地里的农活也全靠他,每日还要愁着妻子的医药费和女儿的学费……

    “现在总算苦尽甘来!”姜以忠一直有种植中药材的想法,也有亲戚帮忙销售。临泉农商银行发放的扶贫贷款,无抵押、无担保、无利息,让他有了创业的本钱。

    蹲在田垄边,杨华为姜以忠算起了他的“收成”。每亩地白芍可产3000多斤,价高时每斤可卖到2.5元。除掉每亩地每年1000元的租金成本,姜以忠的中药材事业,足以让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农商银行信任我、支持我,真心帮助我,我很有信心!”姜以忠向记者坦言。

    据临泉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该行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信贷资金精准用于发展以贫困户为单位的种植业、养殖业及第二、三产业等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对信用良好、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技能素质和一定还款能力贫困户的支持力度,从根本上缓解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姜以忠便是受益人之一。记者了解到,2018年,临泉农商银行新增小额扶贫贷款8851户,金额4.23亿元,完成全县任务的98.6%。

    这一数据的背后,也彰显了该行“一自三合”扶贫新模式的显著成效。

    “一自三合”模式,即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该模式帮助贫困户实现从“贷得到”“贷得准”到“用得好”,也成为该行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末,临泉农商银行发放小额扶贫贷款余额8.4亿元,帮扶贫困户17479户。其中,“一自三合”模式10291户,余额4.92亿元,“户贷企用”模式7188户,余额3.48亿元。

    记者手记

向基层员工致敬

□  本报记者  贾丹丹

    采访接近尾声,离开大苗村已是黄昏时分。日光斜射在一户农家的砖墙上,照耀着“脱掉穷帽子,幸福一辈子”的宣传标语。

    记者与杨华握手道别,忙完农活的乡亲三三两两从地里回来,老远看到他,都会喊上一声“老杨”。

    热心温和、坚定有力、奋斗不息,杨华是临泉农商银行“基层员工”的一个缩影。

    在临泉农商银行总行一楼,“向基层员工致敬”七个大字,格外显眼。

    采访过程中,记者不断思考,一家农商银行,如何服务“全国人口第一大县”?一群农金人,如何与城乡百姓“风雨同舟”,将金融服务送到客户“心坎上”?

    躬耕“三农”沃野,服务城乡百姓,扎实践行“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服务理念,这是临泉农商银行始终坚守的普惠初心,也是该行600余位农金人孜孜无怠的前行之路。

    正是在该行一汩汩“金融活水”的润泽下,在该行“基层员工”的辛勤耕耘下,临泉县数以万计的贫困户,才和姜以忠一样,走上了有奔头的脱贫致富路,过上了有盼头的幸福新生活。

    这一群“基层员工们”,坚持用双脚丈量大地,让普惠金融充满人文情怀。

    他们,脚上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他们,让一个个美丽的梦,成为现实。

    他们,值得尊敬!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