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企对账是遵守《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真实反映债权债务关系和资金往来关系,是农村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也是防范金融风险和经济案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提升银企对账工作水平。但在实际工作中,银企对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从银企对账的重要性入手,分析银企对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存在的问题
对账意识淡薄。银行方面,未设置专职对账人员,人员配置不到位。企业方面,部分企业缺乏金融风险意识,有些企业认为对账只会加重自身工作量,对账本该就是银行的事情,只要银行不催就不会主动对账;有的企业则过分依赖银行,认为银行记账的账目肯定不会出错,要查明细也一目了然,自己对不对账无所谓。
对账流于形式。尽管农村金融机构一直在完善对账机制,银企双方在开立账户时就签订对账协议,对账周期和要求在一开始时就很明确,但因为对账协议缺乏必要的强制约束力,造成企业在开完户以后,银行就对企业失去控制,定期对账不能按期进行,造成部分金融机构在完成考核目标的情况下集中时间对账,也有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为完成对账任务,一味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前加盖企业印鉴,应付对账率的达标。
对账不够及时。部分企业客户认为对账流程繁琐复杂,在核对流程中与银行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对账回执送达银行的时间也不确定。再者,农村金融机构开户企业基本位于偏远区,开户的企业范围广,甚至还有不少跨区域的公司账户,路途远也是其中一因素。部分企业在收到对账单后随意搁置,有些采取消极态度应付对账拖延时间,更有甚者拒绝与机构进行对账。还有一些企业法定代表人保管印鉴章的常年在外,这无疑加大了对账难度,最终导致对账不及时,甚至未能对账。
对账效率低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及规范要求对账率需达100%。但由于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于对账重视程度不够,人员配备不齐,没有专职人员负责银企对账,没有把对账纳入管理考核,工作人员缺乏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积极性不够,造成银企对账效率低下。
对策与建议
加强制度约束,明确双方责任。要严格执行银行和企业对账制度,明确银企双方对账的责任和义务,约束银行和企业的对账行为。譬如,可以将对账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对拒不配合对账的企业,在征信报告予以显示,促使企业对银企对账的重视,提高对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完善管理模式,强化考核驱动。第一,银行要做好客户对账信息维护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和制度,定期进行检查,使对账工作能够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第二,完善对账工作的奖励机制,加强对银企对账工作的考核力度和奖惩措施,促进对账工作顺利进行。第三,银行和企业要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例如,银行在对账制度中要明确规定,柜面经办人员不纳入对账核对人的范围,指定双人核对,即会计主管和非经办柜面人员。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对账知识。银行要切实发挥自己在银企对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宣传,普及银企对账知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告诉客户对账的重要性,提醒客户及时完成对账。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帮助客户解决对账中出现的问题,取得客户的信任和配合,提高客户认知度。让单位客户能够积极参与到银企对账工作中来,有效防范各类金融案件的发生。
加强账户管理,提高对账效率。银行要加强对新开户企业的信息核实工作,开户前严格审核把关,如果发现企业相关信息不一致时,必要时应上门核实,确认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对重点账户、频繁发生账户、财政账户按月执行面对面对账,以分户账作核对依据,采取余额和发生额同时核对,核对余额的同时逐笔勾对发生额,核对完毕企业加盖印鉴,核对人双人签章确认。及时清理零余额账户和长期不动户,尽量降低账户的资源占用率。
创新对账方式,优化对账流程。积极推进对账电子化进程,推广网银对账实现100%全覆盖。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加快推广银企网银对账。网银对账安全、高效、便捷,节约时间和对账成本,同时7×24小时的对账服务可以实现实时对账,从而提高对账效率。试点推广短信、自助渠道对账。通过客户群风险等级和细分精准定位,针对不同客户特点,制订相应的网银、短信、自助对账渠道营销策略,通过激励客户积极运用新型对账渠道,引导客户对账逐步向网银、短信、自助渠道对账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