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9年3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即饮茶与便利店相得益彰
——全球茶饮市场趋势研究预测(下)

对北美、拉丁美洲、欧洲、日本、亚太(不含日本)和中东亚地区瓶装茶饮消费趋势的预测。
反映了茶和咖啡在一天中不同时段、不同场合消费的差异。

    进入2019年,业界汇总了来自Euromonitor、Mintel International、Nielsen、IRI(Information Resources,Inc)和Packaged Facts,以及专业企业Statista、Fact.MR和Technavio的研究报告,形成了对全球茶叶行业各个领域(包括热饮、茶叶、瓶装茶、乌龙茶、冷泡茶和气泡茶五大类)的预测报告,对茶行业把握国际茶产业趋势和消费变化具有借鉴价值,因此,茶周刊分两次介绍给读者朋友;并向提供资讯的《茶讯》编辑部表示谢意!

瓶装茶

    在美国,即饮茶(RTD)按价值计算约占茶叶类别的80%,自2015年以来增长了4%。

    根据尼尔森市场研究,即饮茶在美增长中位居饮料类别之冠的顶级饮料类别,2017年增长18.9%。冰茶连续第二年获得市场占有率提升。RTD目前在美国便利渠道中占销售额的5.9%,价值增长3.5%,而碳酸苏打饮料、瓶装水、运动饮料和果汁的销量下降。碳酸苏打在同一时期的销售额下降了5.7%。

    鉴于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备好的即食食品,酒店业(HORECA)在过去十年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势头。对于消费者而言,茶可以成为完美的外卖饮料,因为酒店业提供快速休闲餐饮体验,如咖啡馆和全天早餐。包装食品行业对这一市场的兴趣日益增加,反过来又促进了瓶装茶的销售。

    要点包括:

    ★ 主攻零食:零食消费增加是刺激茶饮的一个重要关键。

    ★ 针对禁酒主义者:茶叶无酒精鸡尾酒很受那些禁酒主义者欢迎。

    ★ 咖啡连锁店:重新评估他们的茶叶品项,以满足消费者对其它特色饮料的需求。

    ★ 绿茶:市场对绿茶与水果、草本混合的绿茶混合物的兴趣正在增长。

    ★ 爱茶者:名人代言和社交媒体广告吸引了千禧一代。

    2018-2027年瓶装茶全球市场洞察预测报告说:根据市场预测,“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成分真实性的需求,许多茶叶品牌已经开发具有真实味道与香气的配方。”

乌龙茶

    全球乌龙茶市场分散,随着市场处于增长阶段,公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据Technavio称,这就是为什么预计到2023年乌龙茶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以上。

    乌龙茶在亚洲和环太平洋地区很受欢迎,到目前为止消费量最大。中东和美洲的国内市场渗透率为2%或更低。Technavio写道:“全球乌龙茶市场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是通过有组织的零售来增加取得性、有效性。便利性产品,如RTD即饮乌龙茶、乌龙茶调合饮等,主要由大型和有组织的零售商销售、分销他们的产品。”

    要点包括:

    ★ 到2023年,乌龙茶的销售额可增加3.163亿美元。

    ★ 乌龙茶相关便利饮料产品,便于大型有组织的零售商销售。

    ★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仍然是乌龙茶的主导市场。

    根据Technavio的说法,在线零售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并预测期内显著增长。

    Technavio的2019-2023年全球乌龙茶市场调查报告这样表述:“在线零售有助于消除中间商,并允许供货商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在线和电子商务渠道还支持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营运。在线零售为供货商提供了从中央分销中心或农场运营的自由,并消除了复杂的中介网络。因此,它有助于简化供应链运作,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冷泡茶和气泡茶

    “在即饮型(RTD)咖啡类中采用冷酿造工艺已开始扩展到茶类。与咖啡一样,冷泡过程导致饮料更为滑顺和更少苦涩,比通过热泡方法更好保持了茶的健康益处。”根据Package Fact的2018年美国饮料市场报道,2017年日本茶叶营销商ITO EN在美国推出了一系列冷泡即饮茶,该公司据称采用了正宗的日本冷酿造工艺Mizudashi。

    有许多已上市特色气泡茶,已显示出主攻碳酸苏打饮料市场的趋势,主要灌装茶包括Nestlé WatersNorth America(San Pellegrino气泡茶)和星巴克/ Teavana正在推广的低糖健康替代品。

    在欧洲,哥本哈根气泡茶公司为著名的英国茶叶专卖店Fortnum&Mason储备侍酒师Jacob Kocemba提供含酒精的泡茶。他的瓶装香槟酒瓶装满了气泡茶和草本茶调合饮出售。

    总之,创新使产品充满活力,并成为驱动销售的关键。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