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3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农村物流发展要走专业化道路

□ 本报记者 牛立亭

    “推动农村物流发展,支持乡村振兴要走专业化的路子。”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罗霞表示,“农村的冷链物流发展建设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很大,需要专业化的公司介入。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让专业化的公司、专业的人通过专业化的管理进行专业化的操作。”

    罗霞指出,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阶段性谋划,提出要“改善农村交通物流设施条件”。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三农”,提出要“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农村物流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以及其他农村经济活动提供了运输、配送、加工、仓储等基础服务保障,是‘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工业品下乡’的重要通道,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目前农村物流还存在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物流体系、人才支撑等方面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匹配不充分等问题。这需要通过国家的政策鼓励引导更多的专业化大型物流公司向农村延伸。” 罗霞说。

    基础设施是健全农村物流的重要一环,农民物流成本的降低将推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为此,罗霞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在健全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机制的同时,做好物流包装、仓储、运输车辆、冷链等配套基础设备配置,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农村物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加强城乡物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我国农村地区传统散落居住、零碎化耕种的特性使得农村物流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呈现出分散性、周期性、动态性、多样性、小规模等特点,给农村物流组织管理带来了困难。”罗霞提出,要提升农村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一方面应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物流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物流中的应用,及时采集、整理、分析农村物流有关信息,实现农产品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和物流供应链快速匹配,应对农村物流规模性不足、分散化、农产品供需匹配失衡等问题,降低农村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加强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供应链智能化技术在农村物流中的应用,发展具有协同效应的农村物流供应链公共平台,实现农产品信息数据的正向追踪和逆向溯源,为农产品的生产、检测、周转、销售、品控、管理等提供智力支持。

    “要根据各村农产品的实际情况,探索满足当地农村市场需求的物流体系。”罗霞认为,可在农村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上,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结合当地农产品特点打造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上行”效率。同时,加快培育农村物流市场的运营主体,引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共同配送模式;重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优化投递作业流程,合理引入补贴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点结构,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农家店等当地居民比较熟悉的地点灵活设立物流网点,借此推动“消费品、工业品下乡”。

    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物流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冷链物流建设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化的操作和管理。”罗霞建议,通过校企联合、校地合作等方式,制定合理培养发展方案,定向培养农村物流规划、运营、管理复合型人才,鼓励专业人才创业,或到相关企业、部门施展所学。同时,建立健全农村物流技能培训体系,开发数字化培训资源和案例教学库,拓宽培训渠道、拓展培训空间,提升培训水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