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业务是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业务,是创造效益的重要来源,也是壮大资本实力的主要渠道。随着信贷管理转型的不断加快,全流程信贷管理将不断深化。但是由于受政策、市场、人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信贷流程中的重头戏,加之信贷人员风险偏好和基本素质的原因,信贷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信贷领域风险多发、高发的重点范畴。因此,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实现信贷资产高质态运行,已经成为中小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管控的重要环节。
建好架构厘责任,提升素质守职责。一是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信贷队伍素质。构建“业务部室学管理、审查人员学流程、客户经理学手续”贯穿整个业务条线的“三位一体”学习机制,进一步提高对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的掌控能力。二是强化流程管理,从源头防控风险。细化调查、审查、审批、发放、支付、贷后管理等岗位操作履职的标准,将各业务环节的尽职要求以制度方式固化,为信贷操作提供更为具体的参考,为尽职评价提供更明确的标尺,提高工作的尽职水平。三是实施“三台分离”,有效发挥监督机制。即营销、调查、审查相分离制度,实行分散营销,集中调查、集中放款,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有效规避道德和操作风险。四是理顺信贷管理架构。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职责清晰、相互制衡、协调高效的信贷运行机制,加快推进贷款营销、审查审批、风险防控、放款、贷款检查“五个中心”的全流程信贷组织架构建设,提高各环节人员的风险拦截作用。
贷前管理真实细,风险源头早防治。一是提高风险识别,加强信贷风险研判。授信调查人员要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特别是正确判断借款人是否诚实守信及所从事的行业前景风险状况如何、能否使其在生产周期过后具有还本付息的能力。二是做细贷前调查,真实了解客户现状。贷前调查工作要做实、做细,对申请授信超过一定额度但不了解其情况的新客户一定要进行细致深入的贷前调查,多走、多问、多看。
贷后检查勤验证,掌控风险重过程。一是回访落实到位,及时发现风险苗头。要特别重视首次贷后回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行应成立贷后回访中心,在贷款发放后次工作日,对贷款客户进行回防。电话回防话务员,每天电话回访结束后,分门别类汇总统计回访中发现的可疑客户,由信贷合规检查人员现场核实。二是做好交流沟通,及时掌握风险动态。客户经理认真做好贷后季年检工作,通过季检、年检,做好与客户交流沟通,时刻掌握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判断风险状况。三是强化贷后检查,切实做好风险预警。成立信贷合规检查队伍,实现管理与监督相分离,重点对信贷全流程管理进行常态化、突击性检查,确保贷后管理合规工作的持续性、有效性,做实贷后管理检查各项工作,尽早揭示和处理风险,并引导贷前调查工作做细做实,保证信贷全流程管理有效运行,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严防贷款管理与操作风险。
贷后管理视如宝,控制风险质量高。贷款发放后是否能够善始善终、切实起到增效益的目的,加强对贷款管理结果的控制至关紧要。一是加强贷后研判,提早处置信贷风险。预判贷款到期后处理方式,提前加强对贷款的控制力。二是强化收息管理,提升精细管理水平。当前贷款结息多采取按月、按季结息的方式,这就要求对贷款管理的密度和频度的提高,注意提醒客户按时结息,通过对客户还息情况,及时了解客户的还款能力,一旦出现风险,要迅速采取措施保全,即时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克服观望心理,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采取司法诉讼的方式强制清收。三是做好提前催收,确保贷款及时收回。无论是否归还都要坚持到期前催收,将催收期限由当前要求最低的10天提前至一个月或更早,力争将风险降到最低,更好地掌握对贷款的控制能力。四是加大不良催收,确保贷款诉讼时效。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要落实好催收工作,催收要有痕迹,确保不良贷款时效性,另外对已形成不良贷款,要认真分析形成不良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法律诉讼、保全或与客户签订还款协议,确保信贷资金颗粒归仓。五是强化审计监督检查。强化内部审计、监察、合规风险及信贷条线的检查力量,明确检查责任,完善各部门的信贷检查工作机制,真正形成“内控有制度、部门有制约、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评价、责任有追究”的信贷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