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在乌镇度假,收到《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冯编辑发来的信息,说拙作《湘益茶缘》 在纪念益阳茶厂六十周年全国征文大赛中获了奖,邀请我参加庆典颁奖,心下满是欢喜,便欣然应允。
与湘益茯茶朝日相伴多年,一直想知道,那些散发着清新菌香的茯茶,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心向往之,每日便像小时候盼过年一样,终于熬到10月24号,我与妻子小爱商议:“咱不等了,提前开车去吧。”小爱亦是湘益“茯粉”,一拍即合。
从淄博到益阳,一千三百多公里,一路劳顿。等赶到益阳市里,已是25号,暮色沉沉,华灯初上。裹在细雨霏霏里的小城,静谧、安宁,感觉温暖、亲切。导航直接到了会议报到地点——佳宁娜酒店。
出示身份证,交了房间押金,办好入住手续。微信给益阳茶厂负责接待的袁经理,说我们到了。袁经理说在开会,让我们稍等。我回复说,您忙就是,不用管我们。
正当我们要去吃晚饭时,袁经理打来了电话,那是一个很有磁性的声音:“王老师,您先把住宿押金退了吧,到了益阳,就是到家了,怎能让您自己掏钱住宿呢?您办好了,在大堂等着,我去接你们吃饭。”
“袁经理,不给您添麻烦了,您忙便是。”我回答道。
最后,还是拗不过袁经理,只好客随主便。 那一刻,真的让我感受到了湘益人的热情与好客,雨丝冰凉,心里却满满的全是暖意。
不一会,见到了袁经理,他个子高高的,说话有点腼腆,但双眼却炯炯有神,透着真诚和睿智。席间,袁经理如数家珍般为我们介绍了益阳茶厂的情况,看得出,这个年轻的后生对益阳茶厂的感情是如此的深厚,不由为益阳茶厂能有这么积极向上的接班人感到欣慰,心中对益阳茶厂充满了无限期待和向往。
宾主尽欢,虽人生初见,却因湘益茶而生出默契,恍若故友重逢,相谈甚欢。千里奔波的劳顿,在清晨醒来时,已烟消云散。
26日与另两位文友到桃江县体验擂茶;27日早餐后,大巴车载着我们来到了位于赫山区龙岭工业园区的益阳茶厂参加庆典。
那天,晴空万里,阳光普照。整个厂区彩旗招展,鲜花盛开,一派节日的气氛。大门口,热情的湘益人早已在等待着远方的嘉宾,为每一位嘉宾献上红色喜庆的哈达,拥抱,寒暄。穿过代表着益阳茶厂60年风雨历程的长廊,我们来到了主会场。会场上已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歌声飞扬。
在庆典仪式结束后,期待已久的参观厂区活动开始了。
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嘉宾们参观了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我们首先来到了毛茶原料筛选车间,隔着玻璃窗,我看到那些原料在传送带的输送下,经过除尘,分拣,烘干,再由工人师傅运到压制车间。
在压砖车间,原料灌装、压制、成型,井然有序,全是自动化流程。“搬砖”也是机器人来完成。这条投资数千万的4.0智能化生产线,将为人们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茯茶,以满足人们对湘益茯茶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实在湘益,最厉害的还要数“金花酵库”。这是成就湘益茯茶品质灵魂的核心工艺,在“金花酵库”的特殊环境下,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机能起调节作用的益生菌,叫“冠突散囊菌”,是湘益茯茶能促消化、降血脂、调节血糖代谢的主要根源。看着那些静静躺在酵库里的茯砖,草木有情,万物有灵,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庆祝晚会设在佳宁娜酒店三楼的千人大厅。我和《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的冯老师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征文获奖者坐在一起,大家畅所欲言,彼此谈着心得体会,其乐融融,像一家人一样。我是中医出身,对于写作,只是爱好,当我站在领奖台上,从公司老总手里接过奖状的时候,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真的感谢《茶周刊》、湖南省茶业学会、益阳茶厂给予我如此殊荣,让我有幸认识那么多文友,让我有机会走进湘益,感受别样的茶文化。
甲子薪传,六十载风雨兼程,聚力腾飞,新征程再创辉煌,祝愿湘益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