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点一滴均是情 一言一行皆为农
——记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劳动模范、四川省西昌市供销合作社综合业务股股长蔡斌
□ 本报记者 叶梓

    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处于四川省和云南省的交界处,这里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全市的平均海拔在1500米,地理环境的优势使得这里成为了中国的“洋葱之乡”“冬草莓之乡”,当地的农民也大都以种植和生产农产品为主要经济来源。

    1995年,蔡斌退伍后来到了西昌供销合作社。在供销合作社系统工作的23年里,他用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在实干中阐释着为“三农”服务的信念与坚守。

严以修身  工作务实

    “西昌市社只有7个人,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干实事的人。”蔡斌如是说。在工作中的蔡斌,一直以“以学养身,行德方能致远;以学立身,方有为之本”为座右铭,他热爱供销合作事业,始终坚持不断学习补“短板”、牢基础,深入学习供销业务新知识、新思路、新理念,同时刻苦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积极投身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2012年以来,在西昌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中,他成为了西昌市社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现实“标杆”。在凉山州脱贫攻坚战中,他深入基层结合精准扶贫,指导了洛古坡、四合、磨盘和民胜等凉山落后民族乡成立农民合作社,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了精准帮扶。

    在推进全市系统基层社改造中,为盘活公司基层社的闲置资产、解决遗留问题,同时排除安全隐患,落实“新型基层社示范社建设工程”,他积极配合西乡基层社修建一幢占地21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40平方米,集庄稼医院、日用消费品、农民资金互助社、社区服务社、电子商务、农产品冷链、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综合楼,把西昌市西乡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了“全省新型基层社示范社”,创新发展出了生产合作、供销合作、消费合作、信用合作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在他的指导下,西昌市37个乡镇全覆盖发展了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截至2017年6月,当地已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00个、家庭农场67个,获评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称号18家、州级示范称号7家。

贴近群众  甘于奉献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对于蔡斌来说,做好为农服务工作需要的是长功夫、真功夫,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为了转变当地农户小农意识强、品牌意识低的情况,多年来,蔡斌一直奔跑在各个乡镇中,与农户面对面了解情况,带领专家为农户授课来转变当地农户的种植理念、解决农户的销售难题。

    2007年,蔡斌发现西昌北大门的月华乡盛产油桃,却因进城道路偏远卖不出好价钱。面临销售困境,很多农户纷纷砍掉了果树。蔡斌主动深入到当地的群众中,挨家挨户宣传合作社发展知识、理念。万事开头难,合作社发展理念受到当地群众的质疑。工作推进不利,他不燥进、不畏苦,在半年间,数百次走进农户家中,最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在他的组织带领下,当地11户农户牵头成立了新华水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他请来了专家免费给农户上课、指导改良品种、合理用药用肥等,与合作社社员共谋发展。在合作社水果收获季节,他一方面指导合作社采取广告、传单、超市推销、摆摊设点等方式加强宣传,推销产品;另一方面,他引领社员办起农家乐,吸引城市里的市民走进乡村,感受田园采摘的乐趣,为合作社找到了一条多元发展的新路子。如今,西昌市新华油桃水果专业合作社已有社员300多户,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此外,结合乡村旅游,合作社打出了自主品牌,每年销售各类农产品1000万斤,带动当地上千名农户增收致富。

    在23年的平凡岁月中,青春在无声地褪色,但为农服务的坚持始终如一。在基层默默奉献的平凡日子里,孕育出了蔡斌平凡但不平庸的高贵品质,而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党员为农服务的执着与誓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