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9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发布会,通报今年第三季度主要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解读当前农产品市场热点问题。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介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市场整体供应较为充裕,价格涨跌不一,“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02.19,环比增加1.01个点,同比高5.63个点。其中,“菜篮子”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菜篮子”产品200指数为102.33,环比增加1.22个点,同比高6.55个点;猪肉价格连续上涨,但仍低于三年来平均水平;小麦、早籼稻收购价格低开高走;玉米价格小幅波动,深加工对优质玉米需求增加,新玉米开秤价普遍高于去年。
对比往年数据,三季度蔬菜价格往往呈现季节性上涨态势。唐珂介绍,今年三季度蔬菜价格走势与常年大致相同,不过,受大范围高温和台风、强降水天气等不利天气因素影响,菜价涨幅较常年偏高。9月份,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32元,环比涨8.8%,同比高22.0%。
8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对猪肉价格运行情况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唐珂指出,自疫情发生后,农业农村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强了生猪及猪肉市场运行监测预警和保供措施安排。总的来看,猪肉价格受疫情影响走势有所分化,但疫情对全国猪肉市场影响有限,猪肉供应仍较为平稳。三季度全国猪肉均价呈季节性上涨趋势,国庆、中秋两节过后小幅下跌。据监测,8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为每公斤19.08元,环比涨10%,同比低5.4%;9月份每公斤19.99元,环比涨4.8%,涨幅明显收窄,同比低2.4%。10月1-7日,每公斤20.04元,环比跌0.5%,已经连续两周小幅下跌,同比低2.7%。
唐珂介绍,在发生疫情的主产省,如辽宁等地,生猪压栏较多,猪价以跌为主;而在北京、浙江、上海等主销区市场,由于前期供应偏紧,猪肉价格涨幅较大,国庆长假期间市场运行平稳,价格小幅回落。从后期走势看,随着大部分地区疫情稳定,短期内猪价将季节性小幅回落,前期压栏较多的主产区价格下降风险比较大。
此外,由于近两月主产区生猪补栏受到一定影响,预计春节前猪价会再次出现上涨行情。但由于生猪产能依然充足,猪价上涨空间不大。
眼下,小麦、早籼稻收购旺季已经结束,价格低开高走。9月底,国有粮食企业小麦收购价为每百斤119元,比上市初期上涨4.5%;早籼稻收购均价稳定在每百斤120元,比上市初期上涨4%左右。收购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各地引导支持粮食加工企业等多元主体入市,开展市场化收购。截至9月3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小麦5015万吨,累计收购早籼稻779万吨,收购量较往年同期明显下降。
随着10月东北地区新季大豆大量上市,大豆购销旺季即将到来。在轮作休耕、生产者补贴等政策的引导支持下,今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丰收已成定局。
(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