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电商大鳄”京东旗下的京东物流宣布进军快递业,直接切入规模高达近5千亿元营业额的新兴大市场。这是继去年1月苏宁物流以42.5亿元收购天天快递之后,又一个“电商大鳄”企业旗下的自营物流进入了快递市场。
京东快递的揽货范围目前还仅限于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配送范围则覆盖大陆地区,但明年将会把揽货范围扩展至全国30—50个核心城市。电商自营物流当下排名在前的企业主要包括京东物流、苏宁物流、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物流、美的旗下的安得物流、国美旗下的安迅物流以及唯品会旗下的品骏物流等。竞争对手自然是第三方快递企业——顺丰及“四通一达”等。
第一,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满足电商企业对于快递物流的服务时效、成本、质量、规模、体验和退换货衔接等高标准要求时,电商企业首先是通过自营物流构建面向终端消费者,从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到售后服务的更高水平全服务供应链生态圈,大幅度提升终端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第二,电商自营物流的目标是充分利用电商企业自身的充沛货源作为物流运营存量基础,并通过边际递增效应获取物流运营增量的收益。
第三,电商巨头自营物流是看到了电商物流和快递业的市场快速增长空间。2017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7万多亿元,同比增长39.17%,特别是跨境电商、母婴和农村电商成为新增长点,而这三个细分市场板块将进一步支撑电商物流市场。2011—2016年间,占据电商物流近7成的中国快递业务增长率为53.48%、快递业务收入增长率为39.29%;虽然2017年快递市场增速降低到27%,但其业务总收入已经达到近5千亿元,从2011年开始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6.75%。如此迅猛增长的快递市场自然会引来具有上下游延伸先天优势的电商巨头的觊觎,而规模扩张更为迅猛的“电商大鳄”也有足够资本吸引力和要素禀赋切入这个市场。
第四,资本市场有足够意愿推动“电商大鳄”进入市场规模暴涨的电商物流和快递市场。近年来,国家一直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连接生产和消费、支撑消费和商贸渠道,资本开始与物流业紧密拥抱。而今圆通、中通、申通、韵达、顺丰、百世集团和德邦物流等,均登陆资本市场,民营快递企业从单纯的业务竞争转向了业务加资本的双轮驱动竞争。
高速增长的物流新兴市场也必然引来物流企业的重资产投入,特别是物流企业多数使用的运载工具、装卸设备、通用仓储装备及物流地产等均属于可重置资产,与制造业等非重置资产相比变现能力较强,就更加吸引风险投资的注意力。这也是为什么顺丰投资鄂州机场、京东投资无人仓库、阿里巴巴及旗下菜鸟网络投资国家智能物流干线网的缘故。
然而,电商选择自营物流和快递物流也并非都是好处:物流业前期投入大、专业性强、经营利润低而管理成本高,在市场竞争激烈时对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要求极高;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条条块块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束缚,社会性基础设施条件差及行业集中度极小,使得当下物流企业的收益,多数来自于低水平劳动力红利和互联网平台资源禀赋配置优化;多数亏损的电商自营物流往往依托电商其他板块利润的补贴。
电商自营物流的全产业链和全生命期融合与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服务在市场竞争力对比上,是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引入而随时变化的。互联网平台将传统的消费者支付的单一收入改变为从供应商、制造商、贸易商、服务商、投资人、政府到最终消费者共同贡献的收入,能真正获取消费者信赖和依赖的才是最终市场竞争的获胜者。
(禹 哲 商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