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 心 提 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参与方,既需要慷慨激昂的诺言,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浓墨重彩绘就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专注主业
落下乡村振兴脚步
农商银行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离农民最近,对农村最亲,和农民感情亲密,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纽带和桥梁。江苏江都农商银行人坚持用脚步丈量支农路,用双手托起农民致富梦,全行上下发扬“背包银行”精神,走遍全区256个行政村,走进3万多户百姓家中,持续开展阳光信贷“整村授信”工程,助力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
多年来的坚守与坚持,江都农商银行与“三农”同源、同根、同成长,涉农贷款余额从3年前的4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63亿元,建档户数从当初的15万户,增加到现在的22万户,授信户数从当初的1.9万户,增加到现在的6.5万户,用信户数从当初的1.56万户,增加到现在的2.2万户,真正做到把根扎在“三农”的泥土里,一步一个脚印深耕“三农”市场,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江都农商银行进一步明确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探索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实现了企业“好贷款”、银行“贷好款”、政府“经济旺”的多赢局面。
首先,政府搭台,农商银行唱戏,不忘“地方银行”初心。该行举办政银企签约会30余场,其间共向600余家企业授信百亿元,用信率达80%。同时,该行持续关注“新三板”市场发展,为江都区上市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截至8月末,全区已在新三板上市18家企业中,该行授信14家,授信金额近5.4亿元。
其次,走访企业,送服务上门,传承“背包银行”精神。该行以持续开展“访千企·送服务·助发展”金融服务乡镇行活动为契机,以金融的力量助力构建小镇大产业。为了让金融活水润泽更多的小微企业,今年的企业走访活动,该行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未与该行发生信贷关系的3000多户中小微企业。活动开展4个多月来,该行已走访纳税企业3179户,其中有信贷业务需求的191户,意向需求金额5.67亿元,有其他业务需求56户。
最后,定向贷款,中小微福音,彰显“主力银行”地位。定向贷款,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减少企业财务成本支出,解决贷款担保难为出发点,由区财政引导资金的定向存入为契机,由银行、区经信委、担保公司三方合作为纽带,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贷款。为了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享受“定向贷款”红利,该行扩大合作担保公司范围,与龙诚担保、龙川担保、英诚担保合作,受众范围包括制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为众多中小微企业带来了福音,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政银企共赢的“江都模式”之路。截至8月末,该行已累计向666户中小微企业发放定向贷款16.99亿元,累计为企业节约利息收入8000余万元。
创新驱动
踏上乡村振兴进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市场活力,带动了资金需求。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与百姓走得最近、最亲的银行,应通过不断走访客户、了解客户,收集、整理、分析客户与生活相关的各类信息,再将这些信息与金融配置,满足客户能够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使用配套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该行先后推出了“农担贷”“税易通”。同时,根据客户需求,该行还推出了“两权”贷、物业贷、订单贷等新型产品,截至目前,分别发放了6218万元、3000万元和800万元。针对小微企业轻资产特点和融资需求,该行依托扬州“政税银”平台,正在牵头扬州地区5家农商银行研发纯线上信用贷款——税易贷。
在服务创新方面,以客户满意度为落脚点,推出了“不动产抵押一窗办结”。该窗口设立以来,已办理抵押522笔、注销715笔、查询1672笔;以客户获贷率为出发点,大力推广手机自助贷,截至目前,该行已发放手机自助贷5532户,用信金额9.85亿元;以提升客户体验度为切入点,该行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征信查询集中管理。按2017年全年查询8万笔计算,集中管理后,能够节约工作时间8000小时,充分体现了“让信息多跑网路、让客户少跑马路”。
在管理创新方面,一是优化组织架构。该行更加突出前台营销、中台管理、后台风控的职能。二是调整审批模式。推进独立审批人“背靠背”审批、部门会商审批等模式,减少审批层级,对小金额、低风险业务实行单人快速审批,对大金额、高风险业务实施双人、多人审批。三是做实基础工作。2017年4月该行启动档案上收工作。截至目前,该行已上收除按揭贷款、不良贷款以外的全部信贷档案,共计20522户。目前正在上收按揭贷款档案。四是落实双录机制。目前,该行已实现了股金转让双录、理财业务双录和个人贷款业务的双录。
队伍建设
描绘乡村振兴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阐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时,首次在“高素质”后面加上了“专业化”,标志着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进入了新层次、迈向了新阶段。随着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农商银行的发展环境愈发错综复杂,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了破解农商银行发展困境的重要举措。而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具体部署,也是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坚定理想信念,做有情怀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农商银行应该加强党委班子和中层队伍建设,通过深化学习讨论、深入调研排查、深度改进提升,教育引导全行党员干部员工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提升专业素养,做有本领的农村金融主力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专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丰富金融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一支“下得了乡,进得了村,认得了人,说得上话,交得了心,惠得了民”的农村金融服务队伍。在工作中,农商银行人只有怀揣一颗“爱农村、爱农民”的心,打造一支“懂农业”农金队伍,才能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打开新的发展空间,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紧握奋斗之桨,做有作为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对庄稼而言,“最好的肥料是农民的影子”,而对乡村振兴而言,“最好的肥料莫过于金融的支持”。作为服务中国广袤最基层的金融机构,农商银行人要“把双脚双手都插到泥土里去”,从过去“坐等农民求上门”转变到“主动上门谈合作”,本着“深耕、下沉、慢工、细活”的态度,切实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田间地头和家家户户,使广大农民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真正得到实惠、感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