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茶商都意识到这点,有的已经在践行,只不过践行得不彻底,看起来不伦不类。只因很多人想要新旧理念两手抓,怕有市场风险。可殊不知,风险就在这不伦不类上,导致针对的人群分散,给营销带来难度,反而弄巧成拙。
在中国传统茶叶消费观念里,茶叶是给具备高级消费能力的人准备的,营销和销售诉求无论大小,茶商基本都认可。所以礼品茶、收藏茶,还有连带的圈子文化,都在为成就一些走精品路线的茶商添砖加瓦。
但很多消费品领域和茶领域最大不同的地方在于,诉求对象全部偏重年轻群体,这是茶叶界很少考虑的话题。年轻群体被茶叶界定义为:不具备购买力,心智不成熟,对茶缺乏判断和爱好。这是多么可怕的行业默认的误解。
各行各业都在抱怨购买力持续走低,表面看是宏观经济的影响,很多茶商也被这样的观念左右;但是往前看十年,我们会发现,人们在每一个当年都在抱怨宏观经济的不景气,但并没有耽误各路行业的蓬勃发展。其实我们也知道,现在的茶市比十年前成熟。其实问题在行业内。
行业在发展,从业者的理念没有发展;茶叶没变品牌没变,但产品结构该变了。老客户的消费趋于平缓,老产品形态和概念不再打动人。年轻一代消费者最终将强劲补充进来,我们的产品需要配合满足新一代的消费需求。
未来,互联直销仍将持续渗入传统行业。这对传统茶市绝对不利,如果你还不了解网络营销和推广,必须补上这一课。说它是对传统市场的打击一点也不过分,前些年源头商和茶农下市场,品牌商和一些经销商就感觉很不爽。如今网络的垂直能力远超过他们,且数量庞大,如果没有品牌溢价,那你的定价观念直接就会被打击到。
建议可以在网络上观察,看看消费旺盛的茶品是什么形态。可以保证,除了那些劣质货骗走一点流量外,小型茶应该是主流。小型茶小在哪里?形状小、包装小、克重小、单价低、年轻化。传统观念一直认定的以出货量做指标的理念需要变化了,有经验的茶商会计算净利润,那么可以基本估算那些小型化的茶品利润是多么丰厚。茶叶小了,利润却在增加,消费的频次和品种选择丰富度也在增加,你不得不重视这个事实。
茶品小型化是趋势,小的概念靠什么具体化?每个品牌有不同的理解,也会带来不同的开发和营销行为。但最终,中国茶品体验方式要变天,会有人行动,也总有人观望,时间会解释一切。
当然,形态的变化是表面,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的变化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年轻化的消费永远充满感性的风格,变化是永远的主题,茶叶最终变为媒介,连接年轻人的心灵共鸣。品牌化运营的茶企,尤其应该注重培育新生代消费力量,对年轻一代的健康饮茶观念进行培育,品牌更年轻,产品更年轻,才能陪伴一代人成长。
(任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