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方寸之间 见证辉煌

□ 杨学武

当时市面上使用的票证。

    票证,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实施的一项商品供应管理制度,也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的必需品。

    当时的供销合作社主要承担城乡居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大部分商品都是凭票供应,小到火柴、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茶、糖,大到布匹、棉花、化肥、农药以及涉及生产生活方面的紧俏商品,如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钢材、木材、水泥等,无不需要凭票供应。笔者保留的1969年、1970年的几张布票,上面还印有毛主席最高指示“备战备荒为人民”“必须把布匹抓紧”等字样。在那时,布匹供应尺寸精确到寸、棉花供应量精确到两,足以证明当时物资供应的紧张程度。每当有新商品投放市场,供销合作社的门店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大家都抢着购买新货。当时时兴的一种“粘胶布”,其实就是棉纤混合布,化纤成分占60%、棉的成分占40%,每市尺只收4寸布票,总是抢购一空,供不应求。笔者刚参加工作时,每天快下班时都要把当天收回的各种票证整理好,清点数量、做好备注,定期上交。如果哪个营业员私自收了票证,那就属于贪污行为,是要受到处分的。社会上贩卖票证则属于投机倒把行为,也是要被定罪的。

    如今改革开放40年,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商品逐渐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供销合作社也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转入市场经济,由经营型组织转变为服务型组织。各种票证早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那段记忆却永久地留在了那一代供销合作社人的心中。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