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收贷是银行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利清收不良贷款的行为,是银行保全信贷资产的重要手段,对维护金融债权、降低银行的资金风险、一定时期内活化资金有重要意义。由于它具有时效性和强制性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各大银行消化、清收逾期贷款的有效措施之一。
当前,依法收贷的难点主要有举证难、执行难、成本高等。笔者认为,做好依法收贷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做好诉前对象分析,提高起诉成效。在依法起诉前,应对不良贷款户摸底调查,把起诉对象定位于有偿还能力又容易执行的贷户,达到起诉一户、成功收回一户的目的。一要合理估算起诉成本。要估算该贷户在扣除律师代理费、诉讼费、执行费等各项费用后,实际能收回多少贷款本息。二要形成充足证据链。在有利于保全信贷资产的前提下,充分做好诉讼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审查自身的证据材料是否合规合法,如有欠缺,尽快补充完善。在案件诉讼前,多方搜集相关证据,除借款合同、借款借据、抵押(保证)合同、抵押财产等主要证据材料外,还要提供借款申请书、调查表、承诺书、法人营业执照等资料,使所有证据形成有效的证据链,做到无懈可击。三要加强监控。为防止胜诉后借款人隐匿、转移财产,影响执行效果,信贷员在诉讼前及整个诉讼过程中要通过明察暗访,摸清债务人的家庭财产状况,及时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通过法律途径查封、扣押或冻结其资产,为依法执行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对贷款金额较小的农户及个体户,可以采取申请法院发布“支付令”的方式来收回贷款,减少流程环节,提高执行效率。
创新清收方式,坚持依法收贷与非诉讼清收并举。在法律诉讼时效内,要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清收处置不良,降低对依法收贷的依赖性。一是以资抵债方式进行催收。二是开展委托清收。对一些收回难度较大的贷款本息,可委托律师事务所代理清收,并按照收回额的一定比例支付代理手续费。三是灵活运用庭外和解。与法院签订合作协议,争取简化审理程序,灵活运用庭外调解,节约诉讼费用,扩大清收效果。
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诚信环境。诚信环境的营造,对不良清收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农信社要广泛宣传个人不良征信产生的严重后果,对故意逃逸、悬空金融债务、故意赖债不还、不讲信用的企业或个人要进行公开曝光、实施舆论讨伐,同时协调政府、媒体、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抵制不诚信行为,共同营造诚信社会环境。
完善听证问责机制,强化责任清收意识。过去农信社部分贷款一形成不良就依法起诉,部分责任人借机逃避了追责,最后导致贷款收不回,责任也追究不到位,成为“走程序”“没人管”的贷款。要改变过去一形成不良就起诉的做法,按照不良贷款听证问责办法,坚持先问责、后处置,构建“形成一笔、认定一笔、追究一笔”的工作氛围,增强责任人清收不良贷款的意识。
加强信贷管理,坚持合规经营。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除不可抗因素外,根本原因还是信贷管理中出现漏洞。要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培养一支知法、懂法、会用法的农信员工队伍。坚持合规经营,坚持“三查”制度,尤其把好贷前关口和贷后跟踪,加强贷前对贷款担保、抵押有效性的审查力度,全面调查了解借款人和担保人的征信状况,使合同行为真正具有法律约束力;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及时减少或化解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