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7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广州警方披露茶叶大案 行业症结在何处?

□ 本报记者 梁 妍

大益的第一代防伪标签和内飞。

    7月24日,广东省公安厅联合广州市公安局,在广州市图书馆西门广场举办以“守护食药安全·民警在您身边”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大型户外宣传活动。活动现场,警方披露了一个芳村茶叶市场的大案。

    广州警方于2017年年底接到举报,称芳村茶叶市场一带多间茶叶档涉嫌销售假冒品牌普洱茶。广州警方开展抓捕行动,共捣毁假冒茶叶销售档口5个、仓储窝点9个,抓获涉案人员13名,缴获假冒品牌普洱茶饼共12.4万多饼。经估价,涉案价值超过1亿元。经查,该团伙长期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销售假冒中茶牌、大益牌普洱茶饼,从中牟取暴利。

    此次案件涉案金额巨大,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回看今年上半年,茶界的不良现象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茶行业的管理方式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缺少政府市场监管

    市场本身不是万能的。即使市场经济可以广泛发挥作用,它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包括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因此,需要政府及时出台法规、政策等,对茶叶市场不良的现象进行监管,有利于帮助保证茶叶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企业品牌维权意识有待加强

    有效打击假茶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监管,也离不开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广州警方侦破的茶叶诈骗案来看,不难看出企业的品牌意识还有待加强。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唯利是图的商家,造假的手段也越来越高,仿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就需要各大茶企加强品牌维权意识,严厉打击市场上假冒伪劣的“大牌茶叶”。

    一,提高品牌维权的手段。比如,开发独特的防伪技术。据了解,大益从2006年起,正式启用防伪标签和防伪内飞,沿用国家专控的印钞技术,作为勐海茶厂的产品专用防伪技术。

    二,茶企也应在法律维权上加大投入。例如,西湖龙井为了严惩假冒伪劣产品,投入资金聘请法律顾问组成打假团队;定期开展市场巡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品牌权益。

茶叶产品与消费普及度不够

    此次茶叶诈骗案便是作为广州食品安全宣传周大型户外宣传活动中的一个案例。目前,茶行业对于茶叶产品与消费的普及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市民对茶叶产品与消费问题存在一些误区。因此,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对于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

    有关部门及相关茶企应适时举办茶叶消费知识普及讲座、发放茶叶消费宣传单页、组织市民观摩茶叶清洁化加工、讲解茶叶诈骗案件等,提高消费者对假茶的警惕性和辨别力。

    茶叶造假令人气愤,不仅损害消费者经济利益,而且危害健康。然而,假茶如过街老鼠,让人防不胜防。造假技术的日新月异,卖假套路花样百出,这让打假的手段有点跟不上节奏。《茶周刊》在此呼吁有关部门、茶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严把茶叶质量关、价格关,还茶叶市场一片“净土”。

    同时,《茶周刊》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莫要贪图便宜,通过不正当的渠道购买茶叶,最好选择大品牌的正规渠道进行选购,多学习一些辨别假茶的技巧,如此您才能喝得放心,喝得开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