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人快语,敢想敢干。为了供销合作事业,李亚安一直铆足了劲。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他没有选择“减员增效”,坚持主张“不能让一个职工下岗,不能让一点资产变卖”;在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他相信“合能生金”,让农户和职工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建品牌、自建销售平台,实现了收购、储存、配送、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提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对市场的能力;在经营方式上,他善于抓机遇、调策略,以总代理、总经销和连锁销售为主要经营模式代替了过去闭门经营、独店独门的僵化经营模式,建成了龙头镇唯一一个集超市、服装城、家具城、工业品专卖店、饮食、旅业于一体的商业中心街,满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如今,他又在为龙头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奔波着,并始终把密切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快人快语,敢想敢干。今年57岁的李亚安一提起供销合作社,提起综合改革,依然和二十年前一样——铆足了劲。
即便从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最高领奖台上走下来,李亚安仍然同30年前刚踏入供销合作社一样,没有丝毫懈怠,“供销合作社过去和将来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农村,我们来自农民,就要回馈农民。”
“执拗”求变
龙头镇是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东北部的一个工业小镇,这里有着实干创业、一往无前的刚勇“基因”。1981年,刚刚从湛江市财贸学校毕业的李亚安,就带着这样的“基因”走进了龙头供销合作社的小楼。
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剧烈变迁中,供销合作社成了时代的落寞者。尤其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供销合作社传统优势业务受到了市场的巨大冲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核心农资的专营权,多年累积的深层次问题和体制性障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逐渐暴露了出来,龙头供销合作社同样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李亚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人心惶惶”“艰难”,这是李亚安描述那个时期时用得最多的形容词。2000年,李亚安由龙头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转任龙头供销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主任。面对资不抵债的棘手摊子,李亚安没有选择“减员增效”这个法子。他“执拗”极了,坚持主张“不能让一个职工下岗,不能让一点资产变卖”。
“开拓经营想办法。”李亚安决定求变。他把之前数次到学校“回炉再造”钻研市场经济那一套实践了起来,开始大胆在企业体制上做文章,引入股份合作制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把企业和经营者、生产者联合起来,经营者收入与经营者投资大小及经营效益相结合。2004年,他带领龙头供销合作社成立了龙头综合服务合作社、龙头三农服务合作社和龙头商贸服务合作社,分别承载农资、日杂工业品、建材、食盐、爆竹等传统经营项目。在这些合作社中,全体职工带资入股合作经营。职工既是员工又是股东,有效地提高了其工作积极性和监督性,促进了企业稳步发展。
那时候,李亚安常常骑一辆“破”摩托车,白天跑业务,晚上带着职工扛水泥、拉农资。“苦了累了,心里不好受了,就自己一人跑到田头里哭一会儿,擦干眼泪再回去继续干。”在供销合作社负债累累的危急关头,李亚安甚至还自掏腰包,拿出多年的积蓄替供销合作社偿还债务。说起这些,他并不后悔。
“职工有活干,资产也得以保留。”李亚安说,“成立合作社,合理解决利润分配,在当时这个办法也有很大阻力。但供销合作社不是一个人的战场,必须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才是最佳途径。”
合作生金
激励机制建起来了,二次创业成功的“眉目”尽显,龙头供销合作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合作生金”让李亚安的信心更足了。他继续发问:“供销合作社有能力了,怎么回报社会、回报‘三农’?”
2010年后,李亚安带领龙头供销合作社又组建了湛江市坡头区兴农种养专业合作社和龙腾蔬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组建不仅继续沿用了合作的好法子,还蕴含了妙“文章”。在建设种养示范基地的过程中,坡头区兴农种养专业合作社投资兴建了大规模养猪场,粪便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合作社种植的火龙果、南瓜、辣椒等基地——“种养结合“不仅使得粪污得以资源化利用,也提升了合作社产品的品质。此外,在种植方面,采取农民和供销合作社合作;养殖方面则是职工和供销合作社合作。龙腾蔬果专业合作社为了解决农产品销售,帮扶引导农民加盟专业合作社,走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李亚安表示,“合作”在龙头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经营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建立农产品销售平台。通过注册商标,创建品牌,实现了收购、储存、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在管理上也是如此,所有合作社的会计都由供销合作社特派,以此来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督管理。
在经营方式上,李亚安善于抓机遇、调策略,以总代理、总经销和连锁销售为主要经营模式代替了过去闭门经营、独店独门的僵化经营模式。龙头供销合作社建立了水泥、农资两大配送销售网络,总网点138个,年配送销售额近400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达1700余平方米的经营品种齐全的超市和1000余平方米的家私城,全方位服务本区域内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如今,龙头供销合作社不仅把银行债务清还完毕,取回了抵押在银行的土地证和房产证,还大胆引入投资主体,由职工出资、企业出地,把无经营价值的门市部及连片的空地整体开发改造,建成了龙头镇唯一一个集超市、服装城、家具城、工业品专卖店、饮食、旅业于一体的商业中心街。同时,李亚安一边组织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供应给农民,送货到田间地头;一边亲自带领员工到农村组建农家店,建立农业生产服务网络,组织农民到外地参观农业生产,聘请专家教授为农民上课,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领域的主渠道作用。
近年来,综合改革有序推进,老供销合作社人纷纷喜迎新时代。“供销合作社的宗旨是为农服务,更要在乡村振兴中积极作为。”李亚安表示,在推动乡村振兴中,龙头供销合作社积极发展“社村共建”。2017年成立了上圩村农村综合服务社并建设办公大楼,同当地村委会一同办公。同时,成立精准扶贫综合农产业合作社,龙头供销合作社和上圩村128名贫困户合作,贫困户将扶贫基金投资入社,共同发展了300余亩的百香果种植、休闲观光等,聚力精准脱贫。
如今,走在龙头镇的主街道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店铺和商场,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龙头供销合作社的门店和产业。在镇郊,还有龙头供销合作社旗下的大片种植基地及合作社,带动了大批农民就业和创业。目前,龙头供销合作社年销售额已达6800万元,托管土地面积6000亩,建立连锁经营网点200余个,新建综合楼7栋,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经营面积9600平方米,固定资产超亿元。
作为土生土长的坡头人,李亚安始终深爱着这里的人和土地。在最困难的时代,他力求突破,怀着对合作的“执拗”让龙头供销合作社重生。在新时代,他仍然在为龙头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奔波着,始终把密切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