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银行经营的核心不在于建若干网点,而在于为所在社区提供金融服务。因此,农商银行发展社区金融,在做到物理渠道落地的同时,关键是要下沉服务模式。
社区银行服务要从“便民”入手
服务定位综合化。在线上金融业务发展如火如荼的时代,农商银行应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及早树立互联网金融思维,在加强对社区银行网点的自助ATM设备、自助填单机、VTM远程柜员机等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电子渠道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应该因地制宜的进行 APP 应用开发,在地区小范围进行集中切入,既能够精准响应不同社区的差异化需求,也能够有效开辟区域线上市场,为客户搭建便捷、高体验的线上线下综合性服务网络。
产品定位生活化。要多提供与社区居民衣食住行相关的金融服务,重点在代理服务上求突破,比如,可通过社区银行专属APP及柜台服务,为居民代缴代扣水、电、天然气、物业、有线电视费、通讯费、供热费等与生活相关的金融业务,同时也可向居民免费提供诸如办理代收快递、订购机票火车票、子女出国教育咨询、医院挂号预约、房屋租赁信息发放等便民生活服务,将社区银行打造成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点,提供管家式、保姆式金融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普惠型网点形象。
非金业务离柜化。要把服务的注意力聚焦在“高效”这个关键词上,逐步改革完全依靠柜台办理业务的传统流程,进一步释放柜台业务,将理财、账户查询、信息修改、业务开通、临时挂失等涉及非现金的、相对复杂的金融业务释放到开放式服务柜台,进一步提升效率。
社区银行服务要从“亲民”着力
服务机制贴心。结合社区居民工作、年龄、收入结构等实际特点,建立符合社区环境并具有柔性、多元的服务机制,比如提供延时服务和差别化服务。
服务设施贴心。配套贴心服务设施是社区银行特色服务的重要一环。社区银行网点在布局规范、整洁有序、安全合法的基础上,应设置特色化功能区域,充分展示社区银行的人性化服务和特色化服务,增强吸引力。
服务人员贴心。社区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对每一位客户的进入、等候、业务办理、离开等全过程都要给予关注和亲情化服务,使网点人员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彼此熟悉、信任的友好关系。
社区银行服务要从“惠民”提升
建立互动式增值渠道。要充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打破物理局限性,让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如建立社区居民微信群,每日及时更新最新的金融产品快讯;加入社区业主QQ群及社区论坛,以分享方式广而告之各项服务活动,实现多维度互动。
举办关怀式增值活动。要改变以往银行业“高高在上”的姿态,主动走入社区,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以重大喜庆节日为契机,开展答谢活动,紧密联系社区,使网点不仅是社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也是社区成员之一。
提供普惠式增值服务。社区银行网点可以与周边商户结盟,让持有农商银行社区银行卡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周边餐饮、购物、理发、洗车等商户的打折优惠,吸引居民主动到社区银行网点办卡,进而把存款放在社区银行,实现农商银行、小微商户和社区居民的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