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务海南自贸区的“农信机遇”
海南农信主动融入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
□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袁国华

    自贸区(港)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海南省农信社要自觉参与到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金融创新进程中来,重点做好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特色金融、总部金融四篇文章,全面提升业务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可在其他地区复制、推广的贸易金融业务模式。

    4月13日,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十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将海南打造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分“四步走”实现海南自贸区、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战略目标。

    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不仅意味着海南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和新一轮改革开放热潮,也要求海南干群要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勇当改革尖兵,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寻找新方位,把握新定位,让海南经济特区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实验平台,成为开拓者、实干家的舞台,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标杆。

    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性意义。按照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设想,海南将探索实施适应境外股权投资和离岸业务发展的税收政策,创新投融资方式,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民生事业。创新实体经济与金融结合机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大力引进外商独资或控股的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资金管理等金融企业。成立国有控股的海南国际交易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引进境外战略合作者,加快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交易场所。积极发展创新创业金融,引导海内外资本建立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并购基金等,强化对创新成果在种子期、初创期的投入。这些政策一旦落地到位,在自由贸易链条中扮演极为关键角色的银行业,可发挥的空间将会很大。

    服务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海南农信具备了基础条件

    海南农信于上世纪50年代初成立,是一家以服务“三农”为主业的金融机构。60多年发展历程中,凭籍厚植本土、精耕“三农”、紧贴地方的优势,深入拓展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成为海南服务城乡最广、资金实力最大、科研实力最强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是海南服务“三农”和小微的主力军,“一小通”小额信贷支农模式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笔者认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海南省农信社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具备了服务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基础。

    海南省农信社是海南本土实力雄厚的的商业银行。截至2017年末,海南省农信社存款超过1600亿元,市场份额16.5%;各项贷款余额1023亿元,市场份额28.73%;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40亿元,占全省1318亿元的25.8%;发放农民小额贷款63亿元,完成省政府24亿元任务的263%;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35127户、8.9亿元,占全省精准扶贫贷款82%;计提拨备23.52亿元,增幅87.13%;净利润16.85亿元,缴税10.88亿元,是海南省的纳税大户。

    海南省农信社是海南服务城乡最广的金融机构。截至2018年3月末,海南省农信社有网点465家(个)。累计布放自助设备1836台。自助银行有775个,在行式305个,离行式470个。布设便民服务点3026个,在便民服务点基础上升级的金融服务站有690个。海南农信是发卡最多的地方金融机构,服务人群涵盖所有海南岛居民,其中大海卡累计发卡2000多万张,社保卡累计发卡600多万张,居民健康卡发卡540多万张,校园卡发卡近20万张,信用卡发卡16万多张。遍布全省的ATM自助设备和遍布城乡的POS机及EPOS服务终端在琼岛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正常运转,发卡服务对象无死角,海南省农信社真正做到了金融服务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无微不至,这为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进程中发挥金融服务引擎效应打下坚实的基础。

    海南省农信社科研实力本土最强。海南农信依靠科技创新,大部分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强的转变,真正做到了弯道超车,科研实力与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处于相同水平,有的方面甚至超越国有商业银行。依靠自身确定的科技引领和数据驱动战略,海南省农信社先后完成了核心系统建设,搭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视频银行为代表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完成了银保通、银商通、银企通等为代表的银企服务平台,建立了人行大小额支付、农信银支付、银联支付、手机近场支付、云闪付、POS、EPOS为代表的支付平台,构建了以移动商务、ATM等为代表的电子渠道平台。以上述数据为基础,搭建起了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了大数据营销、大数据贷款、大数据信用卡审批、大数据风控。依靠自身力量,海南省农信社推出了全国农信系统第一家、全国银行第18家上线的手机银行APP,在全国首创“扫码取款”,在全国推出了首张加载金融功能RCC手机支付卡——沃信顺。依靠自主创新,海南省农信社成功研发推出了“一小通”小额贷款管控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融合互联网金融和线下创新的互联网小贷产品——“一小通”顺贷,实现了小额贷款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移动化。海南省农信社科研团队从最初10几人发展到如今200多人,他们善于深掘和分析数据,在金融科技开发方面有较成熟的经验,是农信未来服务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中的科技核心力量,能够为各类客户创新系列体验感强、适应性广、便利性好的系列金融科技产品。

    海南省农信社筑巢引凤成效明显。近年来,海南省农信社加大了引才的力度,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吸引了各类专业人才,引入了包括持有法律从业资格A证、注册会计师、金融分析师、科技专业人才等。为实现海南省农信社双千工程(1000基层信贷员,1000名小额信贷技术员)计划,海南省农信社每年都开展校园招聘工作,引入新鲜血液,为调整和改善人才队伍结构起到了推进效应,农信系统6000名员工中,人才队伍结构年轻化、高学历化的趋势逐渐明显。专才队伍、年轻化的服务团队,是海南省农信社服务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最大本钱,让海南农信开展对外金融服务有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服务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海南农信可为空间很大

    自贸区(港)建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于海南省农信社而言,虽然在科技、人才、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面对未来无限放大的市场,投资贸易的便利化、市场化,服务主体的总部化、国际化等等,产品创新、人才优化、风险管控等问题就凸显出来。海南省农信社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的要求,弘扬特区精神,弘扬农信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苦干实干精神,自觉参与到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金融创新进程中来,重点做好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特色金融、总部金融四篇文章,全面提升业务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可在其他地区复制、推广的贸易金融业务模式。

    一是创造条件,努力做好跨境金融。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金融业势必要面对大宗商品融资、自由贸易结算一体化、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等新情况、新业态。面对如此宏大的跨境金融场景,海南省农信社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为自贸区的跨境金融提供更加便捷、成本低廉的支付结算渠道。由海口农商银行牵头,组织专业队伍,研发能够涵盖“结算、投资、融资、交易”跨境金融产品群,在全省各大网点陆续推广,全方位满足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中各类客户在资金管理、风险管理、跨境投融资、贸易结算等方面的多元需求。利用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创造条件,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力争全省农信网点开办自由兑换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等。

    二是强化科技引领,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能力。继续在平台建设上下苦功,总结海南省农信社在综合业务、银行卡、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平台建设上的经验,组织农信科技骨干力量,努力攻关建设包括自贸区企业现金管理平台、跨境投融资与并购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及融资平台、交易业务平台、资产管理平台、个人跨境财富管理平台等创新平台,搭建起形式多样的内外贸联动发展的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打造贯彻自贸区产业链上下游“互联互通”金融产品,如打造“线上集成+跨境贸易+金融服务”的银商伙伴平台。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中,金融服务应充分体现“自贸+科技”的有机结合,在监管便利化、科学化和服务便捷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创新和丰富农信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渠道办理业务功能(推行双语版),实现金融、科技、贸易、监管的深度融合,满足各类客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三是布局特色金融,让海南农信行稳致远。海南省农信社要实现提质增效,必须牢牢抓住历史契机,及时在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中找准自我的方向。通过布局特色支行,实现服务的多元化、特色化、精准化,在激烈竞争中实现自身转型升级和破题开篇式发展,比如可根据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布局规划,在三亚、三沙、洋浦、东方等地,设立服务临港海洋产业、南海资源开发、海洋医药、海洋生物制品、深远海智能养殖渔场的专业海洋支行,加大对深海科研基础设施、海洋科技示范园和海洋牧场建设的投资力度。按照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的创新发展趋势,及时在文昌、三亚、海口等地,设立服务国家热带科学中心的南繁硅谷支行,服务重大科技成果转换,服务海南航天城、海南生态软件园区、海口保税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先行区的航天支行、科技支行、药谷支行、国际医疗旅游支行等,确保这些对海南长远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产业得到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聚焦种业、医疗、教育、电信、互联网、文化、维修、航运、物流等领域,布局懂金融、熟专业的现代金融人才,促进金融服务要素有效集聚,设计特色金融产品,开展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实现海南农信业务与重点产业、供给侧改革、实体经济、创新驱动、消费新业态等紧密接轨和有机融合,摸准时代发展的脉搏和需求。

    四是发挥地方金融机构优势,大力发展总部金融。海南推进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发力的第一招就是组织“百日大招商”,明确要引入一批外向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项目,同时要瞄准国内外的“巨无霸”和“领头羊”企业,目标锁定为全球500强企业或国内外知名度高的龙头企业。可以预见,随着海口、三亚等地支持总部发展政策实施到位,未来的海南岛将会吸引一大批具有总部经济特征的大企业入驻。总部企业入驻,意味着资本项目投入增速,信贷支持机遇增多。海南省农信社可以借此机会开展精准营销,针对总部经济客户群,有针对性提供包括信贷支持、账户管理、资金结算、理财投资等在内的一体化综合服务方案,并通过熟人、熟地、熟情的优势,提高自身的议价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过去十余年,作为一家地方金融机构,海南农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监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拥抱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着力金融精准扶贫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是海南支农建设的主力军,特别是“一小通”小额信贷支农模式是海南的一张名片,其做法和经验为岛内外所瞩目。但面对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进程中以前从未应对和开展过的跨境电商、全球维修、游轮贸易、跨境投融资、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离岸金融、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新的业态和业务,过去的发展战略、服务模式、营销策略、经营模式等等都将面临诸多挑战,甚至会有过去的经验和做法用不上的窘境,出现所谓的本领恐慌。要想在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进程中获得一席之地,唯有在坚守主业,深耕“三农”的基础上,不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加速农信转型,实现提质增效,走内涵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不断满足海南自贸区及探索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发展的金融需求,让金融的血脉效应发挥最大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