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感受《茶经》音韵之美 畅享文化盛宴


参与活动的茶友认真聆听蓝彬老师的讲解。 赵光辉 摄

    本报讯(记者 陈 浩)6月3日,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办的“蓝彬带你诵读《茶经》”活动在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期间举行。

    活动现场,蓝彬带领近40位茶文化爱好者一同体验古人的习茶方式、解读茶学经典《茶经》的深层内涵,通过诵读,感受《茶经》的音韵之美。

    蓝彬介绍,《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全书7000余字,文字优美,分为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详实。其中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的茶事,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这段时间内我国茶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茶经》是一本音韵极美的著作,读起来像《诗经》,又如汉赋一样美。蓝彬出版的《陆羽茶经诵读》,从读音与断句入手,校正每一个字的读音,让《茶经》读起来更有韵律。“他时而如激愤的交响曲,时而如抒情的小夜曲,时而如流动的圆舞曲。” 蓝彬这样描述诵读《茶经》的感受。

    在诵读环节,蓝彬带领大家朗诵了《茶经》中经典的“六如”片段:“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六个排比,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明快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是“音律美”和“意境美”的集中表达。

    除了感受《茶经》的魅力,重现古人饮茶的场景,现场茶友还分享了紫笋红茶。“以红茶为主角,是为了以热制热,以苦强心,这是夏天较好的养生方法。”蓝彬这样解释选择活动饮用茶品的用心。

    蓝彬爱茶、习茶多年,曾在北京组织茶会近500场,是一位茶文化推广的践行者,侧重于茶文化创意的研习和生活茶的推广,将自己对茶的挚爱完全融入到对茶的讲解和实践中。

    蓝彬认为,习茶而不仔细研读《茶经》是一种遗憾,读了《茶经》而不能用实践去感悟茶之大义是另一种遗憾,我们要站在国学与美学的角度,深度学习《茶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