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正值2018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第二天,由深圳市茶文化促进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华巨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京津冀茶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应邀主持研讨会。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杨文标、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副会长刘宁波、北京传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如良、天津市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谭肇荣、天津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郝连奇、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胡智学、无显空间创始人张金牛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省的省级行业协会以及河北廊坊、张家口等市级行业协会的嘉宾共6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协同发展 优势互补
深圳市华巨臣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杨文标指出,如今,茶产业的发展要有高度,要以市场化运作推动产业,建立互融互通的茶产业生态圈。京津冀是充满活力的主销圈,此次活动将解构、探讨茶产业,从而形成优势互补,更好传播茶文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茶叶已经成为农产品中极具产业潜力和文化影响力的产品。”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优质茶叶分会副会长刘宁波说,京津冀三地要发挥政治、经济、地域、文化等优势,通过对茶文化的开发利用,促进旅游、茶馆、茶包装等业态建设,引导行业向第三产业纵深发展,通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消费。
天津市茶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谭肇荣介绍,我国茶叶发展大致分为4个时期:一是计划经济以销定产时期;二是改革开放之初,茶行业市场混乱时期;三是2006年至2007年普洱茶市场起伏时期;四是如今团购减少、礼品茶减少、市场发展缓慢时期。面对如此现状,京津冀地区应当联合起来,立足销区,通过举办茶艺师大赛、茶博会、产区与销区形成战略联盟等方式,促进共同发展。
立足销区 关注市场
“推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是重大国策,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市茶叶学会郝连奇指出,振兴京津冀茶产业可有3个着力点。一是挖掘茶的文化属性,探索文化营销策略;二是加强市场建设,创新茶叶流通格局,发展新型业态;三是加强交流,整合资源。
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胡智学认为,中国茶产业要改变如今单打独斗的现状,应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一思想,站到全球产业发展的高度,跳出茶行业本身。除关注产区外,要更加关注销区、关注消费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以销区为核心的茶产业发展方向。
价格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部分。北京市茶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宽磊表示,茶企的发展应当以“百姓喝得起的放心茶”为标准,拒绝茶企以次充好,实现产品价格合理。
文化先行 共赢共享
北京传世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如良认为,茶行业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要文化先行。文化是凝聚的核心,也是最快实现流动价值的方式。除文化外,还要在流通、茶品开发研究、茶教育、旅游等方面共同发展。
除重视文化输出外,中国茶产业还需要掌握世界话语权。河北无显空间创始人张金牛认为,掌握话语权需要四要素:品牌塑造、交易平台、文化输出、互联共享,将四者有效结合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此外,研讨会上,天津市商业联合会秘书长陈建强、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郭耿珠分别以《海雅走进达沃斯》《推动茶产业的发展,从分享一杯茶开始》为主题,将具体的案例与现场嘉宾分享,提出加快京津冀茶产业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的思路。
此次研讨会为推动茶产业及茶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是实现京津冀茶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探索,是联合京津冀地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