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2016年10月11日,一直致力于国企混合所有制试点和云南农村电商发展的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商城管理有限公司(国资商城)满怀信心和希望,启动运营了。时间仅过了一年零七个月,随着亏损严重、暂停业务、欠薪欠款等问题逐渐暴露,国资商城暂停运营。
是什么原因使其陷入这般困境?
国资商城的运营公司为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智慧生活投资有限公司,由云南国资与3家民营股东共同发起成立。其成立之初的目标,就是打造农村电商“云南模式”,打通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的电商网络体系。
资料显示,国资商城在昆明相继开设了73家高原特色农产品平价店,在农村建设了6000多家电商便民服务站,同时,还在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农特产品品牌孵化、农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诸多问题伴随业务推进接踵而至。有关高层负责人披露说:2017年10月以来,国资商城经营逐渐进入不正常状态,导致员工薪酬不能正常发放、供应商货款不能如期结清等问题。截至目前,已拖欠员工工资4个月涉及1700多人;拖欠供应商货款涉及200余家。
至于原因,该负责人将其归结为:经营团队超出现有能力进行业务拓展、站点建设过快、造成人员规模过大、运营成本过高。
“农村电商确实难做,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规模的平台,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在业界颇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农村电商的“难”在于农产品保鲜难、物流成本高,以及市场教育和培育的不容易。
做电商都绕不开流量。曹磊坦言,目前来看,电商的流量主要集中在几大平台,“另起炉灶”式的自己搭建平台是很困难的,引流成本很高。他说:“如果国资商城在成立之初就与流量较大的平台合作,自己则专注于做农产品供应链,那么无论上行还是下行都会做出成绩。”
实际上,在电商领域,成立一年多的国资商城仍显“年轻”。而这期间,国资商城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该系统一些县级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认为,国资商城的初衷是好的,想为老百姓做事情。也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比如正规商品卖进村里来,解决了农村的假冒伪劣商品泛滥问题;而努力使农村的商品“走出去”,也部分地解决了农民增收的问题。有关人士指出,近些年来,不仅国资商城在尝试,其他的平台也在尝试,但在农产品上行一端效果都不理想。
国资商城拥有6000多家门店,如果能够有效运转起来,能量是巨大的。但关键还在于如何用。“其实很多企业在初创时也是一步步摸索过来的,企业的成长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平台成立的时间仍较短,但能给国资商城的试错空间也很小。”原国资商城负责人坦言,其实回头看每个做出来的平台,都曾大量投入过资本。
不过,随着大型平台对流量市场的瓜分,平台的“游戏规则”也已经变了。事实上,国资商城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坦言,现在他们正积极与阿里、京东等知名电商企业展开洽谈,努力寻求有意愿、有实力、有能力的战略合作伙伴进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这是经验的总结升华,也是尝试困境“突围”的现实选择。成效如何,业内人士拭目以待。
(尚 梧 汪 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