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4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曼松,我们拍着胸脯来了!


90后茶人 致承茶业联合创始人 胡昱菲
小朱在检查鲜叶的纯度和采摘嫩度。

    我是胡昱菲,致承茶业创始人之一,还有两位跟我一起工作的小伙伴:朱晏辰、范雨静。我们是爱茶、寻茶、制茶的年轻人。

    都说普洱茶水深,但我们不想被忽悠,更不愿忽悠别人。于是,我们每年走过5万公里的茶路,实地探究云南三大茶区,渐渐了解了普洱茶的多重性格,各自真味。

    我们不信浮夸神侃的江湖大师,在我们看来,普洱茶应该用来喝。所以,我们根植在普洱茶的原产地,实实在在做好茶。

    3月17日,踏着春风,致承团队再次来到了易武镇大牌坊,开始了今年的茶路。易武虽好,但此时易武片区大部分茶都还没有发芽到能采摘的程度。所以,我们今天的目标是响当当的曼松。

    什么?曼松背阴山?有的普洱茶友没听说过这里。确实,论名头,王子山比背阴山响亮太多,但实际上,曼松古树最多的还是背阴山。王子山上只有少量传说中拇指粗的“古茶树”。

    以小朱对易武、曼松的熟悉程度,足够让我们拍着胸脯保证这场春茶采制争夺战的告捷。

    去往曼松背阴山的最后几公里,是混着细砂碎石的土路,胎噪很大,比较磨损轮胎。但小路刚刚能够错开车,没有大坑,对于老司机来说,不算难走。

    茶树陆续发芽了,小树发得比古树早,曼松寨子里一些茶农已经做出了少量干毛茶,正在挑黄片。当天来晚了一步,茶农已经快采完鲜叶,我们就不去茶地了。

    转了一小圈后,我们进厂检查鲜叶的纯度和采摘嫩度。在像曼松这样的高端小微产区,自己必须懂得如何辨别鲜叶的纯度,不然产品质量没有保证,无法向茶友们交代。

    高端茶区采摘的鲜叶普遍较老、较长,因为多采一点对茶农来说就意味着多一些收入。这可以理解,但我们还是必须把老掉的叶子和硬梗剔除。

    茶地离初制所比较远,有的鲜叶会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颠簸折损,影响正常茶叶的品质,混淆了新茶的清香,配不上高端的品质,也必须剔除。

    准备工作做好,鲜叶就开始摊晾(萎凋),实质就是使一部分水分散失。鲜叶运输的路上已经产生了类似的效果,所以进厂以后,不需要萎凋很久,根据实际情况,3个小时就可以开锅。

    刚入锅需要高温,这样才能保证把茶叶炒熟。之后锅温要慢慢降下来,渐渐散去水分,最后再提高一点温度,通过娴熟的炒制手法,提升茶叶的香气。

    今年我们三兄弟对易武、曼松的重视程度极高,决心要把茶山翻个遍,将好茶从山里带出来,与爱茶的茶友分享。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