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小萃)2018年3月28日、29日,由国际农发基金、亚太农业信贷协会和安徽淮南通商农商银行联合主办的国际农发基金“农村金融最佳实践项目”第三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印度、泰国、柬埔寨、西班牙、法国等14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分享农村扶贫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创新成果。中国区最佳项目实践者——安徽淮南通商农商银行董事长卢善军致欢迎辞,各国参会嘉宾围绕主题进行发言。
通过项目搭建平台,完善农村融资渠道。印度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总经理Mr.G.RChintala表示,印度通过政府牵头推出项目,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农村农户在税收方面的政策优惠。差异化的银行体系,包括储备银行、进出口银行、小产业银行等,就普惠金融推出了贫民金融计划、人民财富计划、联保贷款、保险金、信用金等贷款,联合各方面资源以及政府的支持,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
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彭博介绍了如何运用大数据解决农村金融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蚂蚁金服分别推出线上、线上+线下、供应链三种模型,通过农村服务站给农村地区提供技术服务等。
据了解,为进一步践行农村普惠金融,支持“三农”发展,淮南通商农商银行于2016年9月与农发基金项目签约后,随即引进农业价值链融资理论和德国IPC小微信贷技术,在淮南地区的实践,着力解决淮南农村地区农业经营主体在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及贸易等各环节存在缺乏抵押物难以融资导致经营受限的难题。
该行先后创新推出了现金流贷款、家庭联保贷、保险保单贷和混合担保贷等四款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截至目前,试点农业价值链融资贷款182笔,贷款金额达5004万,户均27万,主要投向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及农资批发商、粮贸行业等,项目资金投放运营良好,不良率为零,为下一步在各个国家推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淮南通商农商银行是在有60余年发展历史的农村信用社基础上,于2009年5月改制成立的。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淮南、助力小微、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抓发展、控风险、推改革、强素质、树形象,积极践行“人本、责任、诚信、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厚德载物、脚踏实地、有容乃大、敢为人先”企业精神,不断提高员工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品位,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先后发起成立安徽凤台通商村镇银行和珠海横琴村镇银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区域经济的主流银行、支持“三农”的主力银行、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和灵活便捷的社区银行”。
截至2017年末,该行资产总额259.81亿元,比年初增加28.18亿元,增幅12.17%;各项贷款余额134.25亿元,较年初上升11.35亿元,增幅9.23%;各项存款余额205.69亿元,较年初上升31.93亿元,增幅18.37%。在岗员工595人,下设56个支行,70%网点分布于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