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8年3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护航农民安居乐业


“村社共建”实现了农村党的组织优势与供销社的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
西野埠村街景一角。

    乡村治,百姓安,则国家稳。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群众基础,是党领导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创新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这一主题,也纷纷建言献策。

    针对一些地方村“两委”班子成员“老龄化”、履职能力弱化等现象,供销合作社早已开始寻索农村善治途径,并取得了有益成效。山东莒南县社从2012年开始针对“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处议事、无心干事”的农村党组织建设难题进行了调研,通过“村社共建”探索出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路子,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缺乏人才、服务手段单一的问题,让基层“组织”的领导力得到更好发挥,进而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浙江台州椒江区,供销合作社成立了首家涉农纠纷调解委员会,通过建立健全涉农纠纷调处机制,为农村经济提供了一个良好和谐的发展环境。在河北,供销合作社通过“旗帜供销”工程,采取单独组建、行业统建、村社联建、区域合建等方式,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

    放眼未来,寻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道路依然任重道远,亟须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要求我们既要传承发展我国农耕文明中的优秀传统,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又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山东省莒南县

    “村社共建”实现乡村有效自治

    □   本报记者  吉宝飞

    走进山东省莒南县道口镇西野埠村,记者看到,9条四纵五横的水泥大道贯穿村庄,在高矮相间的大叶女贞、小黄杨等四季常青树木掩映中,是整体化一的黑瓦红墙映衬的房屋,分类垃圾桶井然有序地被放在路边,“村规民约”的标识牌笔直地挺立在街道旁,赫然醒目,商贸街、幼儿园、文体娱乐区、健身休闲广场一应俱全……

    然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下雨道路泥泞,晴天尘土飞扬,垃圾随处可见,上学要到邻村,健身娱乐更无去处。“真心感谢供销社,他们和我们开展‘村社共建’后,就帮着我们从镇里的落后村一步步发展成先进村。”说起村庄的巨大变化,西野埠村党支部书记汲广许既激动又高兴。

    在“村社共建”中,道口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规划实施了共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果蔬种植基地、电商销售平台四个共建项目,仅2017年就带动村集体增收14.2万元,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1.1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1.7万元。同时,帮助村“两委”进行了村庄善治,通过道路、住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不仅让村容村貌、乡俗民风焕然一新,还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成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实践。

    治村先富村

    西野埠村有880户2480口人,村民以小麦、红薯、花生等大田粮经作物种植加工为主,是远近闻名的红薯加工专业村,年加工红薯干五六百吨。因为没有收入相对较高的蔬菜等经济作物支撑,村民的收入极不乐观,村集体也没有收入,所以两年前的西野埠既大又穷。

    改变始于2015年的秋天。

    当时,正值红薯丰收。“这个村是大村,但并不富裕,第一步是帮他们卖红薯干。”莒南县道口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乔东艳回忆道,“我们把电商元素植入村中的开元超市,依托供销社龙头企业——开元超市的电商平台——开元商城为村民代卖红薯干。因为开元商城是县域电商,并且在当地知名度非常高,而西野埠生产的红薯干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所以通过电商渠道的嫁接,当年西野埠的红薯干销售得很不错。”就此,道口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拉开了“村社共建”的帷幕。

    为了进一步打开红薯干销售渠道,通过产业引领村民致富,道口供销合作社与村“两委”共同注册了“野埠岭”品牌,并共建网上销售平台——淘宝网野埠岭农产品网店,围绕红薯干、杂粮等拳头产品,实施全网营销。2017年,实现网上销售额300多万元,带动60多名村民就业,带动村集体增收2万元。

    “村庄建设,村集体没钱不行,村庄自治,村民没钱也无法实现,所以让村民和村集体富起来是第一要务。”乔东艳坦言。

    针对西野埠都是大田作物的特点,2016年道口供销合作社引领村民进行农业转型,为村民制定了高效农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道口供销合作社为西野埠村争取扶持资金310万元,建设大棚蔬菜基地100亩。村“两委”负责提供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供销合作社负责提供种苗和农资供应、技术培训、测土配方等服务。村“两委”因此年可增收1万元。

    与此同时,2016年道口供销合作社、村“两委”和部分农户还共同组建了全胜农机化种植专业合作社。2017年,实施玉米收获2000亩、小麦秸秆打捆2600亩,村集体获得分红及服务费收入3万元。

    强村后自治

    “村集体有了钱,村庄自治便提上日程。”乔东艳告诉记者,供销合作社还与村“两委”共建了集社区办公、商贸小区、幼儿园、文体娱乐广场等公益性、经营性服务项目于一体的开放式社区服务中心。在3层总面积55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楼里,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党员电教等项目;文体娱乐广场上配备了健身器材、音乐喷泉、警务室等便民服务设施;商贸小区设置了农资超市、药店、服装店、熟食水果店、网站门店、银行代办站、五金交电、水暖器材等便民服务,年可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2万元。

    在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村集体把增收部分投入到村庄治理上,为120户80岁以上老人免费安装自来水;硬化大街、村村通、生产路8万平方米,四纵五横的9条大道贯穿村庄;安装太阳能路灯200多盏,栽植绿化苗木3万余株……

    “我们建了两个娱乐休闲广场,建了绿化长廊,种了花草树木。”说起当前村貌汲广许颇为自豪,“我们有专门的垃圾管理员,负责村里的垃圾清理,村民的文明程度也提高很多,不再随便丢垃圾;制定了12条‘村规民约’,村民精神风貌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大家都忙着赚钱,以前的争吵、争地边现象都没有了,不再斤斤计较了。”

    “西野埠的变化,除了离不开党委、政府的支持,还有金胜粮油集团的支持和全体村民的积极参与,金胜粮油集团为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资助了四五百万元。”莒南县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徐涛告诉记者,如今的西野埠已经建立起以党的基层组织为统领,协调各方的融合基层人民自治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和乡村居民、乡村社区等各个要素的包容性治理体系,实现了有效治理。

    像西野埠这样的村庄,在莒南县还有很多。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莒南县供销合作社开展“村社共建”的重要成果。自2012年以来,莒南县社立足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通过构建“村级党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信用互助合作组织”四位一体的“村社共建”模式,破解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难题,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现了村集体“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进一步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据统计,截至目前,通过“村社共建”,让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总收入年可增加1700余万元,农民的收入结构转变为具有保底分红、收益分红和二三产业收入的多元收入格局。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1家,镇域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2个,新发展特色高效农产品基地109处;使全县提升转化后进村26个,培养了33名农村技能型、知识型、市场型后备干部,有17名农村支部书记入选全市优秀“示范书记”群体,加快了村级党组织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