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 结合您的行业经验或者调查,您认为茶业发展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夏涛:
中国农业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茶产业却没有跟上高速发展的速度,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很严峻;农残问题也在近期在社会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质量兴茶,建立并完善茶产业标准化规定,让小农经济跟上新式农业发展的步伐,加大农企联合,从根本上改变茶产业“小、散、乱”的问题。
俞学文:
茶叶发展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打造品牌、开拓市场、做强做大茶叶市场的问题。茶叶企业缺少资金,茶叶没有标准化,市场需求不同,消费者对茶叶的认知不一样,茶叶产大于供,同质化严重,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消费低。建议茶叶企业应该强强联手,茶叶行业协会应该发挥更强的管理、指导、引领作用。
何一心:
茶行业整体偏弱,如何把行业做大,就武夷山来说,我觉得有两个制约的条件:一是资源紧张,以前茶卖不出去,现在茶不够卖;二是成本上涨。
要想把产业做大,必须要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农民参加,形成集团规模化的生产。我认为产茶区需要形成规模,规模上来的同时,成本就可以降低了。
刘文新:
目前中国茶有区域品牌,有企业品牌,但是在这些十大区域品牌当中有知名度的企业品牌寥寥可数。
建议茶产业未来的路就要走“市县区长+董事长”的道路,与当地政府联手,政府加大区域公共品牌的宣传力度,开发新产品,培养营销团队,做好自己的生产基地,实现产业融合创新,打造一个代表中国形象的国际茶品牌。
问题二: 您认为茶行业抓住乡村振兴机遇最关键的突破点是什么?
夏涛:
目前亟须突破的关键点在于茶产业需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从农户到企业再到消费者,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业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人力缺乏等问题;利用“产业兴旺”的机遇,大力发展一产和二产,保质保量,绿色生产;打造生态旅游休闲区,与电商结合发展三产;以茶叶作为特色产物实现茶产业转型,构建良好产业发展体系。
俞学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发展茶产业有着积极作用,我认为突破点关键要抓住“人才、资金、土地”的问题,这三方面的问题解决了,能促进茶产业良性发展。
何一心: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觉得茶旅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如今,美丽的生态茶园、清新的空气、特色的民居和茶庄、舒适的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茶区休闲度假。可以以茶为媒,在农旅结合、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茶旅经济上做文章,建设美丽新农村,建设茶经济综合体,实现政府、企业、农民共赢。
刘文新:
乡村振兴的第一位就是要乡村的产业兴旺。茶行业要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突破点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比如,一提起信阳,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信阳毛尖,所以把信阳茶产业做大做强。建议要加大对茶产业品牌的支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金融支持,特别是国家的政策性银行,要从战略的高度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问题三: 您在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在您从事的领域您最关注什么问题?
夏涛:
茶学人才选择在茶行业就业的比率在逐年上升。茶行业要想留住学生,首先要从产业内部进行调整,要增加产业自身的吸引力,让学生喜欢上茶。其次,在学校方面,老师的就业引导也需要进行加强,避免学生养成“眼高手低”的就业思想。企业也应提高相应的待遇,做到事业留人,条件留人。
俞学文:
我认为目前遇到的困难主要三方面:农业企业融资成本偏高,企业融资难;企业用工难,管理难,用工成本偏高,科技专业人员不好培养,人才流失大;农业企业用工又苦又累,劳动成本连年上涨,成本相应提高。
我最关注的是茶叶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茶叶企业如何解决深精细加工问题、如何提高茶叶附加值、做强做大茶产业规模的问题。
何一心:
我觉得现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严峻了,不仅存在于大品牌之间的竞争,也存在于小企业之间。作为规范的龙头企业,我们从种植到加工各环节都很规范,可是一些小农户的成本就相对比较低。
我目前最关注的是,在茶叶提质增产的同时,不忘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刘文新:
最大的困难就是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品牌的打造,渠道的建设,产品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人才就要懂经营,懂管理、懂营销、懂市场。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利用“互联网+农业”,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要用先进的技术,先进的互联网工具来推动茶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