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2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难忘等“年”的滋味

李吉飞

    新年假期结束,大家又开始投入到了忙碌的工作中。但是,对于我来说,最难忘的还是等待“过年”的滋味。

    等着过年,其实等的是尽早能和父母团聚。在外地工作多年,在农村老家的父母始终是我心头的牵挂。虽说也经常通电话,时不时也回趟家,但通话总不如见面。每次回家也是走亲戚似的,在家待的时间还不如在路上跑的时间长。一到家就张罗着吃饭,没说几句话又忙着返程,更不用说在家住了。一年到头,也就盼着过年这几天假期可以回家好好陪陪父母。所以,一到腊月,基本上都是扳着指头过日子,一天天算,一天天等……

    我在城里等着过年,父母也在农村等着过年。每次打电话,父母总是问今年回不回来过年,啥时回来,需要啥等等,末了总有一句:“你看吧,实在忙回不来也就算了!”我知道,父母嘴上这样说,心里一定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肯定早就在准备我们回家吃的年夜饭了。于是,我也在电话中一再表态:“回去,不管早晚,肯定回去。”

    年一天天近了,想让父母来城里买身衣服。好说歹说,父母就是不来,总说:“买啥衣服,衣服都穿不完。不用买,花那钱干啥。”他们不来,还成天打听着谁来城里,说家里种的白菜多、家里今年鸡下蛋多,要给我送点儿,让我千万别买。哎,这就是我的父母,操劳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心只想着子女,从不考虑自己!

    母亲今年80岁,父亲也70多岁了。常言道:“尽孝须趁早。”今年春节我回家后,每天都和父母唠唠家常,听他们说说村里的新鲜事。父母在,家就在。这份牵挂,让我无论身在何处,都不会感到无助和孤单。

    等着过年,等的是尽早见到远在外地读大学的儿子。“儿行千里母担忧”,自从儿子上学后,牵挂成了生活的常态。新年临近,儿子也快回来了。终于,儿子说已到车站,妻子争着要去接,让我在家做饭。千等万盼,儿子总算到家了。反复打量,长高了,长高了……说不出是激动还是幸福。妻子不时问这问那,儿子也显得特别开心。哎,过年真好!

    等着过年,焦急的是心情,等来的是开心幸福。我愿这样的等待,年年岁岁……

    (作者单位:河南省内乡县供销合作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