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供销合作社应发挥独特优势,特别是在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中,要发挥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以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流通体系为重点,找准突破口和工作切入点,着力打造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总社所属科研院所应在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推进建立完善绿色农产品流通体系方面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助力搭建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依托总社科研院所现有平台,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示范平台,为中国供销电商提供技术保障。一是建立冷链流通技术体系。搭建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程无缝冷链流通体系,是农产品绿色流通的重要一环。二是建立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体系。一方面立足农产品电商,制定与追溯相配套的基地管理标准、产地冷链仓储标准、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快速检测标准、物流配送标准等,提升追溯供应链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立足农产品产业品牌化,制定更接地气的团体标准、联盟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标准化体系,提升农产品价值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目前农产品检测体系还有欠缺,尤其是基层检测机构,检测人员专业水平不足,无法满足整个供应链中各环节的无缝质量监控与保障,亟需建立基于种植、采收、仓储、流通、配送等供应链各环节的检验检测体系。四是建设质量追溯体系。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起步晚,因缺乏有效的追溯技术、标准、规程及管理。因此,必须从农产品全产业链出发,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开展种植、流通、加工、销售终端全面的风险评估和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源头可追溯、信息可查询、流程可跟踪、产品可召回”。
助力搭建农产品流通社会化服务示范平台建设。供销合作社在推进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中优势独特,特别是在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农生产和大流通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在生产环节解决,即通过土地托管或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二是在流通环节解决,可以在供销合作社系统下属为农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初加工中心,一家一户生产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初加工中心集中起来,进行适度规模的预冷、贮藏、清洗、消毒、包装、加工等处理,并严把质量关,形成供销合作社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下游对接流通渠道,或通过初加工中心帮助农民进行代预冷、代贮藏、代加工服务,保证从生产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供销合作社可以在农产品主产县布局一批农产品初加工中心,再在全国大城市主销区布局20—30个冷链配送中心,就可以基本实现对全国农产品流通的掌控力。初加工中心可以在目前建成的为农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拓展,主销区的冷链配送中心可以通过“新网工程”资金以入股的方式新建,也可以通过整合资源的方式改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