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现有7个科研机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科研院所已经在相关领域形成突出的优势,建立了稳定的人才队伍。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其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凝聚科技力量,振兴乡村特色产业。供销合作社系统科研院所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农业特色产业研究,在特种经济植物、特色果品、茶叶、食用菌等领域研发并推广了一大批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带动了多个特产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要实现特色产业振兴,科研院所要以乡村特色产业为抓手,在供销系统内成立乡村特色产业研究院,围绕乡村特色产业,通过专项科技项目的实施,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建立“特色经济植物产业+合作社+贫困户+供销系统流通及销售网络”模式,为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供销系统科研院所应有的科技支撑作用。
二是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体系,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的重要组织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行动的重要力量。针对我国大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依托供销合作社直属科研院所、技术推广中心、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等机构,建立供销合作总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中心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技术服务推广项目的选择和设计,研究技术服务推广的内容、方式并进行效果评估,建立项目支持式和市场需求式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与规范,形成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使技术推广和科研选题能够直接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要。积极强化合作社之间的联络与合作,将农业职业技能提高、农业实用技术示范应用及农业新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是发展农村生态电子商务,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现代村镇物流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供销合作社科研院所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研究天然香料、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技术、质量分级技术,商品化预处理技术,物流保鲜技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与监测技术,提升应用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特色农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农村生活资料、生产资料、特色农产品的信息数据库,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实现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共享。分析不同地域农村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多样性需求和特色资源分布及产量情况,应用大数据建立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中商品的生产、供求、价格宏观调控预案技术框架,为我国农村生产生活资料的精准化供给和特色资源的生产加工提供指导。有机整合专业种植户、农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村级农产品交易平台,研究网上农场、订单农业、庄稼医院与新型农村生态电子商务的结合,探索和创新农村电子商务运行新模式,建立农村生态电子商务,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四是建立人才示范基地,培养专业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供销合作社长期开展为农服务工作,既有机关管理部门,又有科研事业单位,还有企业和社团,汇聚了大量的人才。
供销合作社应以产业技术的研发为纽带,联合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集结国内外特产领域专家组建人才培养团队,通过对人才示范基地实施一系列的创新措施,使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养能领衔特产行业发展的领军型(院士)人才、促进特产各行业快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从事行业共性技术及核心技术研发的专业型人才团队和面向企业贴近生产的实用性人才团队,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收和农民增效提供稳定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