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苏土地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盐城不仅有着“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的美誉,还因殷实的农业发展基础成为江苏省第一农业大市和全省唯一的百亿斤产粮大市。
与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这里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转变,农村空心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问题困扰着乡村发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等问题日益突出。围绕这些问题,近年来,在盐城产生了一系列服务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各个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但是过于分散的组织,使农民在生活中依然面对服务零碎化的问题。如何将这些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为农服务的大合力,为农民打造一个真正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在盐城,由供销合作社主导建立的为农服务联社为这一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这个位于盐城东台市时堰镇的为农服务大平台,通过资本、生产、项目、金融、劳务五种合作形式,成立了为农服务载体和与农民联合合作的新型基层服务组织,在为当地农民提供生产全过程、生活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中,强化了与农民的联系,搭建起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桥梁,也使当地供销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找到新的突破口,为富庶江南在现代化农业远景中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和合共生 协同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江苏省盐城市为农业发展定下的目标。近年来,盐城市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努力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程中,盐城市供销合作社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为农服务为基础打造的“时堰模式”,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强富美高”的新盐城发挥了积极作用。
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是由盐城东台市时堰镇供销合作社牵头创办的自主经营的市场运行实体、为农服务载体和与农民联合合作的新型基层服务组织,为当地农民提供生产全过程、生活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该联社现有成员社53家,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30家、植保专业合作社20家,大众消费合作社、润时劳务合作社、润农科技发展合作社各1家。联社下设农机服务部、农技服务部、农资服务部、资金服务部、电商服务部和电商服务中心“五部一中心”。为进一步强化与农民的联系,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采取五种合作形式提供服务,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时堰模式”。
按照“供销合作社+村级组织+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的基本架构,东时联社以资产为纽带,以时堰供销合作社主办的润田农机合作社、绿堰植保专业合作社为核心,吸纳本镇范围内的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参股,打造利益共同体,形成资本合作;通过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采供、资金小额贷款、联耕联种、技术咨询、测土配方用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以及农作物秸秆还田、秸秆综合利用、烘干、保鲜、贮存、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服务,着力开展生产合作。
东时联社与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广泛开展合作,以项目合作的方式,延伸服务链条。该联社成立中合裕民小贷公司,开拓金融服务新产品,为联社成员提供15万元无担保信用贷款,并享受利率优惠,同时为专业合作社、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资金支持,积极推进金融合作。此外,东时联社组织社员开展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技术交流等实用技能培训,组织机耕手等统一培训,持证上岗,保证联社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解决了社员就业问题,以劳务合作方式实现增收。
“东时为农服务合作联社的成立实现了涉农部门力量的紧密联合、优势互补、协同作战,把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承担政府公共服务的坚实平台。”盐城市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蒋红萍介绍,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时堰镇党委、政府明确由东时联社牵头组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统防统治等服务,并把全镇所有农资网点的物资采购配送交给该联社统一负责,通过依托镇、村力量,有效整合了区域内涉农组织资源,提升了联社为农服务能力。同时,通过“社村共建”,该联社有效整合了农村现有的行政组织和涉农经营服务资源,以16家农村综合服务社为主体的各类经营服务网点实现了村(居)全覆盖,将农机植保、农技资料等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解决了服务农民生产“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培育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当地“一村一品”建设,为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富民之基在于聚合全社会力量,构建新型为农服务体系。“时堰模式”探索出的“党委政府主导、供销合作社主办、农民社员为主体、涉农部门联动、社村合作共建”的为农服务新路径,将进一步拓展为农服务领域,使得“小生产”与“大服务”有机结合,推动盐城市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