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指导全省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战略定位,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紧紧围绕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推动体制机制建设,加快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助推江西现代农业发展升级。截至10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各项贷款达4529.98亿元,较年初净增567.57亿元,增幅14.32%。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804.36亿元,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的83.98%,较年初净增491.34亿元,增幅14.83%,高于各项贷款增幅0.51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实现了“一个高于”目标。
新时代保持战略定力。江西省农商银行始终保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战略定力不分心、不走神、不动摇,下移重心、下沉力量、下倾服务,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贴近需求,进一步做深、做实、做精、做细、做透本土市场,不断巩固和提升竞争优势;以占全省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省80%以上的农户贷款、40%左右的涉农贷款和30%左右的小微企业贷款,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新思想满足金融需求。针对现代农业信贷需求呈现的特征,江西省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战略定力,服务现代农业,推动金融资源持续向“三农”倾斜,努力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水平。同时,江西省农商银行不断满足对现代农业的金融需求,满足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满足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江西省农商银行抓住该省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历史机遇,以金融手段引导新兴绿色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助推生态价值加速转换;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不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将节能减排、环境综合治理、绿色农林开发、文化旅游等项目作为“重点支持类”行业和领域积极对接扶持。
新需求顺势对标转型。江西省农商银行主动围绕现代农业的不同特征,实现金融服务转型,向专业化、特色化转变,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网点优势,根据服务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行业分布等情况,打造了“三农”、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等特色信贷产品服务中心,形成了分层级、专业化、特色化的无缝对接;简化业务决策流程,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级、授信、支付结算综合服务,尽快实现全覆盖;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信用工程覆盖范围,逐个对接、建档和评级授信,并在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完善;积极开展差异化信贷服务,在产品创新、抵押担保、授信审批等多个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实体的支持力度。同时,江西省农商银行通过积极开办大型农机具中长期设备抵押贷款,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积极发展仓单质押贷款,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打造全新的仓储物流模式,会成为产业链上各关联企业升级的驱动力;积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提供便捷的融资和结算服务。
新趋势提升金融服务。为适应市场变化和现代农业需求,构建差异化服务模式,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全省农商银行全面开展了事业部制改革,全省共设立“三农”事业部86个,实现了全省农商银行全覆盖。通过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的运营模式,江西省联社建立了专业的“三农”贷款营销团队,切实加大了对现代农业客户的对接力度,有效提升了对现代农业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效能。按照“对内优化、对外简化”的原则,不断优化信贷审批程序,建立了支农支小快速通道,在不弱化风险管控的前提下,优化贷款操作流程,合理减少办贷环节,全面提高了贷款办理效率。综合考虑现代农业的经营特点、规模周期和风险状况等因素,江西省农商银行合理设定灵活的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和资金循环使用的授信方案,缓解现代农业由于贷款期限与经营周期不匹配带来的还款压力。同时,江西省农商银行扎实推进网点转型优化,实现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将所有单一储蓄网点改造成综合型网点,形成“网点分类、功能分区、客户分层、业务分流”的新型服务模式,适应了现代金融混业经营、综合服务的新趋势,满足了不同层次客户的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