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拉农业合作 “大有作为”

□ 姜业宏

    墨西哥牛油果、智利蓝莓和草莓、巴西大豆、阿根廷牛肉、秘鲁鱼粉、哥斯达黎加菠萝、哥伦比亚咖啡、古巴食糖、厄瓜多尔玫瑰……来自拉美各国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悄然改变着中国消费者的生活。随着中国同拉美国家经贸往来的密切和升级,中拉农业合作也将凭借天然互补和后天经营打造出更广阔的前景。

    中拉农业合作“大有作为”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同拉美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达2166亿美元,比2000年提高了16倍,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例也由2.7%上升到约6%。中国多年来一直是拉美能矿产品和大豆、食糖等产品的最大进口国。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国际贸易与一体化司司长罗萨雷斯表示,中国市场在拉美地区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稳定器”角色。在拉美发展的重大转折时刻,中国将成为拉美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的发展为拉美发展提供了机会。”厄瓜多尔前副外长马塞洛·费尔南德斯认为。

    从贸易结构来看,2016年,中国对拉美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为113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8%;从拉美进口额为102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巴西中国问题研究所所长罗尼·林斯表示,经过持续10余年的高速增长周期后,拉中贸易已进入深度调整期,从超高水平开始下降,这完全符合市场规律。

    我国商务部报告显示,中国对拉美投资方式日益多元,领域更加宽广,从传统的能源矿产、基础设施领域开始向农业、制造业、信息产业、服务业、电子商务、航空运输等诸多领域扩展。从这一角度而言,在中国调整经济结构、拉美多国提出重塑制造业的背景下,中拉经贸将同步调整、优化升级。

    中拉农业合作的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双方的高度互补性。中国和拉美的耕地面积均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10%,但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拉美人口则仅占8%。这种农业资源配置和人口布局决定了中拉农业合作的潜力巨大。

    农产品“落地”还需“流通”

    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副主席、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表示,作为最大的国际消费市场,中国正吸引着大量来自拉美国家的农产品。拉美农产品之所以在中国市场热销,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对各种高品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一些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拉美国家瞄准了中国的广阔市场,不断推动对华农产品出口的多元化。

    除了在农产品供需两端的天然互补外,中拉在贸易便利化、动植物检验检疫领域的合作也助推了拉美农产品的热销。中国已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等拉美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在农产品关税政策和通关手续上互利互惠。

    中拉五年合作规划将农业定为双方重点推进的六大合作领域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已与16个拉美国家签署了双边合作备忘录,与其中的13个国家在合作协议下建立了联委会或工作组来推动合作的具体落实。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的拓展成为近年来拉美高端农产品不断热卖的重要原因。马增俊表示,从拉美进口的水果最初往往通过电商平台逐步打开销路,但面向国内广阔的民间消费者,农产品批发市场则构成了供应链分发体系的基础。进入中国市场的水产、肉类等农产品,80%以上通过批发市场分散到全国各地,从优化通关便利的产品落地举措,到供应链升级的产品流通举措,都是关系着消费者餐桌品质的重要举措。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