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贵州茶云”问世 大数据助力贵茶产业


    “利用‘贵州茶云’的‘品质认知平台’,我们茶叶生产企业在整个茶业加工过程中,就可以对茶叶加工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并根据适时数据进行调整,这和过去只能靠经验相比,我们茶叶的品质有了更可靠的保障。”都匀毛尖茶协会会长、黔南州梅渊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钰海这样说道。

    何钰海董事长所说的“贵州茶云”,是贵州省政协牵头,依托贵州省政协信息网络平台,联合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等相关单位和科研机构共同打造的贵州茶产业官方大数据平台,由“一库四平台”即茶产业大数据库、基因检测平台、生态物联平台、品质认知平台和文化传播平台构成,通过大数据、生物基因、物联网、互联网传播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助力贵州茶产业转型升级,助推黔茶出山。

    贵州生态优势十分突出,是全国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茶叶产区。2017年,贵州茶园种植面积达700万亩,位居全国第一。贵州同时也是茶叶的原产地,世界上唯一一颗古茶籽化石,就在贵州晴隆发现。不过,由于缺乏品牌号召力,多年来,贵州茶一直面临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贵州茶云’的基因测序平台目前已经完成了贵州9个市州古茶树资源的调查,形成了2000G的生物基因测序数据。”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生物博士黎瑞源说,这项工作的开展,将有可能揭开贵州古茶树向外迁徙的基因密码,也能为下一步选种育种、优化种苗打下基础。

    “‘贵州茶好 数据知晓’,省政协王富玉主席这句高度凝炼的话,就是我们‘贵州茶云’要做的事。”贵州省政协信息中心副主任刘波说,“贵州茶云”搭建了贵州茶产业大数据库,将来一切有关贵州茶产业的文献、资料和资讯都会在这里数据化存储,同时会很便捷地供官方、业界、学界甚至个人抓取、检索。为政府部门、企业甚至从业者得决策、判断提供便利。“生态物联平台”和“品质认知平台”则会从种植、采摘到加工的整个环节实现数字化。

    “我们‘生态物联平台’已经在毕节市纳雍县、铜仁市江口县、黔东南州黎平县试点布设了3个生态物联茶园,每个茶园从500亩到1000亩不等。”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彦说,生态物联平台可以适时监控、显示茶园的土壤、空气、环境等要素的数据,既方便茶园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又方便消费者直观地感受茶园的生态环境情况,从而增强其对贵州茶品质的信心。

    “品质认知平台”则是一个基于大量茶叶品质数据基础上搭建的近红外大数据模型。“我们搭建出这个模型后,贵州的绿茶、红茶只要通过近红外光谱仪一扫描,其光谱线就会在这个模型里生成这款茶叶的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等所有相关数据,茶叶品质好坏也就一目了然。”贵州师范大学教授武庆介绍道,正因为如此,品质认知平台可以从茶叶加工环节就积极介入,科学地指导企业的茶叶加工生产。同时,消费者也能非常直观地了解每款茶叶的品质。

(杨丽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