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常态下农商银行战略转型方向

江苏海门农商银行 钱 兰

    当前,农商银行发展已步入新常态,迈入战略转型的关键期。既有增长新动能不断积聚、普惠金融服务深度拓展等经营特征,也有经济下行期风险加速暴露,机构之间经营出现分化等趋势性变化。农商银行应通过调研,加强形势研判,为稳步推进战略转型、提质增效、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新常态下农商银行

    积极的趋势性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对资金需求数量的日益增多,需求形式的多元化,银行体系的构成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农商银行迅速发展,所占市场份额不断增大。

    业务运行良好,总体保持稳中有进。虽然受到利率市场化和区域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但农商银行充分发挥“草根银行”“老百姓自己的银行”的本地化优势,积极应对新常态经济金融形势和同业竞争加剧的多重挑战,加大市场攻坚力度,加快经营模式转型,业务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以南通地区为例,截至6月末,南通全市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表内资产余额3131亿元,较年初增长10.44%,负债总额2940亿元,较年初增长10.61%。其中农商行存款余额2314亿元,较年初增加181亿元,增幅8.65%;各项贷款余额1368亿元,较年初增加82亿元,增幅6.56%。农商银行运行态势总体稳中有进,仍具有持续增长的良好基础。

    下沉经营重心,发展质量有所提升。虽然面临利率收窄等不利因素影响,但农商银行改革效应不断显现,突出支农、支小,主要监管指标和财务指标稳步提升。以南通地区为例,截至6月末,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1亿元,同比增长7.44%,高出各项贷款同比增速0.34个百分点。南通地区所有农商银行资本充足率均超过11.5%,平均拨备覆盖率达192.61%。实现拨备前利润21.66亿元,同比增加1.64亿元,增长8.2%。

    强化法人治理,运行机制持续规范。应按照“职责明确、协调运行”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授权机制,通过适时调整授权事项,促进业务经营稳健发展。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应建立党委会、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监事会五位一体、五马拉车、五点一线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套符合市场化需要的、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激发了农商银行内在经营活力。

    适应经济变化,风控体系有效健全。合理配置信贷资产,稳步提高贷款抵质率和中长期贷款比重,强化信贷管理,稳定资产质量。同时,以规范管理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健全内控体系、提升内控案防水平。防范新型风险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引入舆情监测系统,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提高舆情处置能力,有序推进数据脱敏、软件正版化等信息科技安全工作,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坚守底线思维,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构建稳健经营的安全“防火墙”,确保稳健经营。

    新常态下农商银行

    经营工作中的风险挑战

    利率市场化加大竞争压力。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农商银行的竞争环境将更加不平等,一方面农商银行以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利润空间被压缩,存款保险制度下,因监管评级等次使农商银行的投保费率高于国有银行,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农商银行因高成本负债和高风险资产叠加,经营艰难度进一步加大。

    经营风险叠加影响加深。少数农商银行经营不审慎,高风险投资业务增长偏快、集中度风险加剧,风险管控能力跟不上业务扩张步伐,信贷“三查”执行不严、资金错配过度及加杠杆问题是有发生,对电子银行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能力有待提升。

    不良贷款出现“双升”势头。在新常态下,虽然各家农商银行都尽力控制、化解不良贷款,但有些还是出现了“双升”势头。如南通地区农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6.72亿元、不良贷款率1.94%,比年初增加1.85亿元、上升0.02个百分点。部分农商银行对化解风险信心不足、措施不多、清收处置力度不快,重点支持的涉农及小微企业普惠性贷款业务质量不高。

    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进入新常态后,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变化,企业的融资方式逐步转向直接融资,金融脱媒现象的进一步加剧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将直接影响农商银行的生存空间。同时部分农商银行信贷业务增幅下滑,甚至出现倒挂,人均效益指标、电子银行用户活跃度等硬指标下滑压力加大,利润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盈利结构亟待调整。

    新常态下

    农商银行的发展建议

    面临复杂变化的经济形势,农商银行必须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大势和监管政策变化,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坚持在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在转型中提升发展质量,加快战略转型升级步伐,以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政策环境,不断提高战略适应力。

    立足中小,坚持精耕细作。应围绕国家层面重大战略,调整业务重心和转型方向,加速融入“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顺应经济结构调整契机,进一步增强“做小、做散、做优”的自觉性。农商银行服务的客户多是中小企业,还应立足于“小”,借助于“互联网+”,把中小企业业务做透、做实,实现战略发展,推进资产结构优化。同时,农商银行区域性特点明显,应坚持立足于“本地”,充分发挥地缘性优势,将服务本地经济作为经营的重点。

    强化治理,提升风控能力。应进一步推进公司治理机制的深刻变革,深化用人、薪酬、考核机制改革,实现按股权说话、让市场选人的治理机制;顺应经济结构下行趋势,进一步增强风险防控力度,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高度关注金融市场化改革中金融风险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建立起全业务、全流程、全部门、全员化的风险管理文化,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同时加大不良贷款压降控升力度,落实“三查”及审批制度,控制新的贷款风险,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尽快盘活不良抵贷资产,对违规贷款做到有责必究,守住、守牢贷款风控底线。

    求同存异,转变管理模式。应转变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实现经营模式由存款定贷款转变为以资产定负债,实施精细化的资本回报率管理,参与直接融资进程,提升非息净收入规模,扩宽盈利增长渠道。同时,创新盈利模式,在同质化竞争中,明确市场定位,加快业务模式创新,抢抓大资管时代的机遇,加快推进“投贷联动”业务模式发展。

    锐意进取,加大金融创新。应顺应金融脱媒趋势,加大互联网金融、社区银行、投行业务等新兴业务的布局力度。以“开放、合作、共赢”的互联网思维革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用好“互联网+”模式,推进金融社区、投融资平台等建设,把物理网点与互联网平台相融合,智慧网点金融服务和商圈服务相配套,形成本土化的生态服务圈,促进农商银行、商圈、客户的互动和粘连,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另外,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而金融创新为农商银行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商银行应立足于创新,通过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信息,创新业务、创新服务、创新产品推动经营管理水平、核心竞争能力迈上新台阶。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