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兴则茶兴
俗话说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上升到文人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所有的人生活中都离不开茶,茶是国饮,是世界3大饮料之首。无论是皇亲贵戚,还是平民商贾,或是贩夫走卒,或在家或会友或旅途,都离不开茶。
北京的老茶馆种类也颇多,有商贩们中午谈生意的“清茶馆”;有说评书、唱鼓词的“书茶馆”;有茶桌上刻着棋盘,供顾客对弈的“棋茶馆”;有兼售酒的酒茶馆;有兼营吃食的大茶馆;有开在郊外的野茶馆茶寮等等。远在明代,开茶馆就已被纪入360行。老舍笔下的“茶馆”对旧社会世事百态,做了入骨三分刻画。走亲访友,谈婚论嫁,最贵重的是茶礼。早茶、午间茶、下午茶,罐装红茶、花茶、奶茶、花果茶,饮已成时尚。以茶代酒,客来敬茶,窗前独酌,三两好友相聚,海阔天空,品茶论道,更是一番悠闲淡然,昭示的是盛世祥和。
二 花茶兴衰
茉莉花茶又称茉莉香片,是我国特有茶类。茉莉花茶发源地是福建福州,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其特有的冰糖甜茶韵得益于福州地区伏天时节采摘的茉莉花,茉莉花香浓郁幽长,泡出的茶汤色浅黄亮,甘甜清冽,茉莉花香纯净清幽,满室芬芳。呷上一口,茶香花香沁入心脾,入口糯滑,回甘明显,誉为“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
80年代鼎盛时期,茉莉花茶曾占95%北方茶叶市场。曾几何时,伴随着改革开放浪潮,城市化,商品经济,人们急功近利,导致茶厂倒闭,茶商关张。市面上大都是北京、安徽、苏州、广西横县厂家自己拼配窨制茉莉花茶,良莠不齐,滋味各异。许多茶园为了杀虫和提高茶产量,乱施农药化肥激素杀虫剂。个别不良商家,用劣质茶叶不经窨制,直接拌入茉莉花,或掺入香精,以次充好;或用低价三无散装茶换个豪华包装,标个虚假古茶树产地,喷上打印码,冒充优质茗茶,高价出售,谋取暴利。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很难再喝到正宗福州茉莉花茶了。
三 心中记忆
我珍藏的福建福州茉莉花茶,只有至亲好友相聚时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记得小时家长常让我到西单元长厚或新街口吴裕泰茶庄买高碎茉莉花茶,香气口感都好,就是不耐泡,当时图的是价格便宜。让我印象颇深的是家中有两个盛茶叶罐铁盒,图案是颐和园十七孔桥与八仙过海,图案简洁明快,人物神态各异,画面虽已略显陈旧,却也古色古香,看后使人长久难以忘怀。保留至今的老规矩是斟茶要八分满,双手奉茶,茶壶嘴不要冲着人,沏好的茶要先敬长辈或到访客人。
在记忆深处,当炎炎夏日在,胡同巷子里,大槐树下,时值正午,晴空万里,三伏天知了在树上不停鸣叫,树荫下摆放有一茶几,一藤椅,一把红色紫砂陶泥小壶里,沏有森泰上好茉莉大方香片,大人躺在藤椅上,上身光着膀子,因刚吃完午饭不久,在门外胡同口纳凉。芭蕉蒲扇不经意落在地下,半眯着眼,似睡非睡。还翘着腿,有节奏地一高一低一摇一摆,不紧不慢地晃动。原来在侧听邻院里,不知是无线电话匣子还是留声机里播放的唱片,传过来的是京剧,梅兰芳的《贵妃醉酒》,马连良的《空城计》。声音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微风徐来,好不惬意。
(本文获得三等奖,刊登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