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盐城市“三农”现状及下一步总体规划如何?
崔浩: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目标,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抓手,努力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在突出创新发展,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程中,我市实施的土地联耕联种改革,既有助于解决秸秆禁烧难题,又探索了一条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有效路径,被写进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积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创造了在全国有影响、全省树标杆的“时堰模式”。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网上平台建设。推行村务卡结算等资金管理方式,形成了以“数据共享‘一网通’、管理责任‘一单清’、阳光村务‘一点明’”为核心的农村三资管理‘盐都模式’”。启动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全市引导培育11个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2018年,我市“三农”工作将围绕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部署,加快三产融合,促进产业兴旺。坚持绿色导向,促进生态宜居。繁荣农村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治理有效。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生活富裕。凝聚扶贫合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如何看待盐城市供销合作社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崔浩:供销合作事业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销合作社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近年来,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充分发挥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的优势,在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探索了全省首个为农服务组织的“时堰模式”,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强富美高”新盐城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您对盐城市供销合作社今后的工作有何建议和期望?
崔浩:希望市供销合作社以即将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为契机,围绕新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抓落实。
拓展经营服务领域,为“小生产”提供“大服务”。积极开展多形式社会化服务,扎实抓好优质日用品下乡、优质农产品进城的“双优工程”,推进全市农村综合服务社提档升级,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创新经营服务体系,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不同产业、不同经营主体间的融合对接,形成一体化的完整价值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加工服务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加快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强化为农服务宗旨,积极投身“富民主攻仗”。在组织上引导农民,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农民生活全方位的专业合作全覆盖。在利益上联结农民,让其享受更多增值收益。在服务上吸引农民,加快推广“时堰模式”,增强供销合作社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完善联合社治理机制,增强服务“三农”的综合实力。切实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更加高效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加快构建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创新各层级间的联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