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召开前期,中国棉花协会三届六次常务理事会暨全国棉花形势分析会在京召开。中国棉花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及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农业部、海关总署、农业部等相关部门、行业组织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2016年度棉花产购销、纺织生产、储备棉轮出等情况,并分析预测了2017年度棉花市场、纺织市场形势,包括棉花供求形势、价格形势、纺织运行等情况。针对今年新棉购销中可能存在的情况和问题,与会人员也提出了宏观调控的政策建议。
据了解,2016/2017年度,受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影响,棉花消费趋于改善,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储备棉轮出顺利,库存数量逐步消化。在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明确等因素影响下,我国棉花行业形势有所回暖,纺织行业主要指标呈恢复态势,棉花生产和消费出现回升,市场价格稳中有升。
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16年度全国棉花产量为493.7万吨、进口量为110万吨、消费量为800万吨,储备棉轮出266万吨,全年产需基本平衡。
2017/2018年度,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棉花产量增加。根据协会9月预测: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413.2万亩,同比增长6.86%,总产为546.7万吨,同比增长10.23%。目前,全国大部棉区已经开秤收购,新棉上市时间较去年提前5—10天。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20日,新疆标准级籽棉平均收购价格7.07元/公斤,同比下跌1.4% ;内地采摘和交售进度快于去年,黄河流域除河南省外,其余各省均已开秤收购,收购价格在6元—7元/公斤不等,棉花品质较好;长江流域棉区虽已开始采摘,但因种植分散,收购加工量少,市场相对冷清,收购价格在6元—6.8元/公斤。
储备棉轮出棉花去库存明显 但仍需关注内外棉价差
过去两个年度,中储棉总公司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集中力量做好储备棉轮出工作,储备棉轮出的总体政策效果值得充分肯定,尤其是轮出底价与内外棉价格联动的机制,对于加快储备棉“去库存”、提升国内棉花消费量、抑制进口棉纱过快增长等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度的储备棉轮出从今年3月份开始。自本轮储备棉轮出以来,储备棉库点不断减少,从去年的280个点降到目前的140个库点,库存逐步减少。
政策建议——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储备部经理宋桂莲,希望相关部门考虑库存结构、库点数量是否能满足下一步继续轮出储备棉的需求等问题。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丁好武建议,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储备棉轮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内外棉价差持呈续扩大趋势;二是内地产储备棉与新疆产储备棉的成交价价差过大。建议有关部门未雨绸缪,尽早安排和部署2017年度储备棉轮出准备工作。
同时,丁好武还希望,相关部门统筹做好新年度棉花进口配额发放和储备棉轮出工作,将内外棉价差缩小至合理水平作为国家棉花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依据;建议将内外棉价差缩小至500元—1000元/吨作为棉花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2017/2018年度棉花产量、价格提升 国家应重视内地生产
今年内地棉花生产有所回升。棉花单产有望提高,品质好于预期。
今年河南籽棉收购价格为7.3元/公斤左右,同比上升;棉籽价格1.8元/斤,较去年的2.5元/斤大幅下降。据湖北省棉花协会预警系统统计,湖北省植棉面积为280万亩,产量为18万吨。湖北省今年因为受到干旱影响,单产预计与往年基本持平;棉花收购工作开始较往年提前,8月中旬就有开秤。8月中下旬,主要是200型加工企业开秤收购;9月以后400型企业开秤收购,收购价格较高,在6.8元—7.2元/公斤。
今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植棉面积增加不到3万亩,不同区域面积增减不同。棉花产量有所提高,预计产量为146万吨,比去年提高10万吨;棉花品质提升较快,质量要更好于去年。目前,收购工作已经开始,手摘棉价格为7.05元/公斤,机采棉价格为6元—6.3元/公斤。今年销售争取优质优价,前期也将采取预收的办法进行销售。
据农研中心调查,今年全国棉花生产形势好于去年,预计新疆和内地棉农收入均较往年有增长。从新疆来看,今年棉花单产预计在350公斤/亩,北疆较好的地区可达到400公斤—450公斤/亩,手摘棉收购价格在7.2元—7.6元/公斤,机采棉在6.3元—6.8元/公斤,植棉成本大概2300元—2400元/亩,预计新疆棉农每亩收入较去年同比将增加。
目前,国内棉花向新疆集中的趋势明显,政策支持也主要集中在新疆,但新疆的棉花种植已经达到可以承载的极限,特别是水资源,对新疆继续扩大棉花生产规模形成了一个较大限制。
行业诉求——
中国棉花协会副会长卢怀玉、湖北省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北盈丰集团总经理赵辉、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总经理丁好武、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处长翟雪玲一致认为,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生产端开始的,内地的棉花政策将直接影响全国棉花的生产情况。近年来,我国棉花消费量已经逐步恢复到每年800万吨以上,新疆棉花产量也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且继续增长的潜力十分有限。就目前来看,内地棉花生产仍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重要补充,国家应该重视内地棉花生产,逐步采取与新疆一致的棉花支持政策。为避免国内棉纺产业受制于人,建议国家重视并支持内地宜棉地区的棉花生产,对内地9省的棉花生产逐步采取与新疆一致的政策支持,完善有关补贴办法,实现对棉农补贴的指向性和精准性。同时,切实加强内地棉花的质量监管。
纺织行业运行乐观向好 但成本、竞争压力犹在
2017年1—8月,我国纺织行业生产增长较为平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8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布、服装及化纤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3.92%、2.13%、4.8%。
受国际市场需求有所提升等因素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较去年有明显改善。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1754.69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我国纺织品出口72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服装出口1033.68亿美元,同比增长0.01%。总体来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的势头继续保持。
今年以来,国内居民收入增长较去年同期有所加快,支撑了国内消费增长。1—8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9313亿元,同比增速为7.3%,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1个百分点。同时,今年零售额增速也维持了增长态势。全国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9.6%,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7%。
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趋缓态势。今年1—8月,纺织全行业投资完成额为8425.64亿元,同比增长6.95%,较2016年全年投资增速7.77%,回落0.82%。从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化纤及产业用行业投资增长均较快,增速分别为19.76%及21.9%,高于行业平均增速水平。
纺织行业运行质量稳中趋好,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增长较快。今年1—7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193.8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3.6%。实现利润总额2222.9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5.3%。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15%,比去年同期提高0.1%;产成品周转率为21.75次/年,较去年同期加快3.5%;总资产周转率为1.61次/年,较去年同期增长2%;三费比例为5.94%,较上年同期下降0.13%。
从内部行业结构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纺织全产业链中,化纤对行业的新增利润贡献尤为突出。而纺机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3.02%的高速水平,显示了纺织全产业链有所回暖,对设备配套、技术更新等方面的需求有所提升。
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信部消费品司廖博指出,我国纺织企业成本负担较重,国内外棉花价差扩大。人工、原料、燃料动力等成本的逐渐增加是我国纺织行业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成本压力加大也是造成纺织企业在国内投资积极性下降、部分企业将新增投资转向海外的重要原因。而进入今年七八月份,国内外棉价差加速扩大,尤其国际棉花价格下行,导致进口棉纱需求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纱企业面临较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
行业面临的环保压力增大。浙江、江苏等东南沿海5省污水排放标准更趋严格,许多印染厂面临停产。浙江萧山地区今年启动关停转迁和兼并重组措施,2021年印染企业将减至19家;江苏、山东前期整改不达标的印染企业被关停;广东正开展为期9个月、18轮次的大气和水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印染环节受到环保政策影响,成为纺织全行业发展的瓶颈环节。
国际市场竞争仍较激烈。据美国海关统计,今年1—7月,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206.97亿美元,占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的34.81%,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0.69%;据欧盟海关统计,今年1—6月,欧盟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73.16亿欧元,占欧盟从盟外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31.32%,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0.4%;据日本海关统计, 今年1—7月,日本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3059.66亿日元,占日本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的59.83%,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可见,在重点国际市场,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面临的市场环境仍较激烈,竞争压力仍然较大。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