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7年11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智能监测项目正式启动


签约现场。 王蕾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 蕾)10月31日,由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中储棉花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智能监测项目启动暨监测报告媒体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中储棉花信息中心与北京邮电大学数据科学中心签署了“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智能监测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同时,还举行了“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智能监测项目” 启动仪式,标志着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智能监测项目正式开启。活动中,中储棉花信息中心还发布了《储备棉去库存对我国棉花产业影响评价》《2017/18年度棉花市场形势预警报告》两项监测成果。

    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和纺织生产原料,长期以来,我国棉花生产总量占全球约1/5、棉花消费总量占全球约1/3,关系着1亿多棉农和纺织生产者的利益。因此,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正式批准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立项。该系统作为国家“十五”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由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作为项目法人,专门成立了中储棉花信息中心并负责建设和运行维护任务。

    经过近15年的发展,监测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积累了涉及棉纺产购销各环节的监测数据,形成了国家棉花价格指数、监测系统报告体系等监测成果。

    活动中,中储棉花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彤与北京邮电大学数据科学中心主任刘军共同签署了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智能监测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智能监测项目正式启动,进一步开启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棉花行业的应用研究和实践。

    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中储棉花信息中心—北邮数据智能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以中储棉自有棉花大数据及其他相关外部数据为基础,依托北京邮电大学数据科学中心的理论与技术优势,结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相关理论,研究基于数据的智能信息提取和决策支撑的关键算法,并开发相应的智能软件系统,以提升中储棉总公司及国家相关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中储棉花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彤说:“联合实验室的计划执行周期为3年,首期规划研究方向及预期成果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棉花市场交易价格模型。二是研究基于依赖图的数据模型优化方法,研究现有数据模型的合理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三是研究智能数据清洗算法,提高数据质量和价值,提升数据分析效率。四是优化及扩展棉花指数计算方法,探索是否存在更多有价值的其他指数及其计算方法。”

    本次活动首次采用视频发布的形式,北京邮电大学信息通讯学院、数据科学中心及中储棉花信息中心相关领导出席项目启动仪式。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