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10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茶为媒舞动“一带一路”
赤壁茶产业综合实力位列全国重点产茶县百强第六位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万里长江自西向东流、万里茶道由南向北走——交汇点在湖北赤壁。赤壁市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依托丰富的茶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打造百亿茶业、挖掘千年茶史、复兴万里茶道、造福亿万民众,茶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欣欣向荣。截至目前,全市茶叶基地发展到15.9万亩,茶叶总产量3.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32亿元,茶产业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重点产茶县排名第六位。赤壁茶产业的成就是怎么取得的?

    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赤壁市相关部门。

    坚持创新驱动  打造百亿茶业

    赤壁市按照“一脉文化传承、一个规划指导、一套政策扶持、一套专班协调、一个团队运作、一个品牌对外”的思路,成立了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湖北省率先成立茶产业发展局,编制了茶叶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制定了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奖励办法,设立了75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全面整合涉农资金,优先用于茶原料基地开发建设。

    推行“园区+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扩大基地规模、培育壮大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全市茶叶加工企业达35家,其中规模企业18家。羊楼洞茶业成为咸宁市首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赤壁(砖茶)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投资10亿元的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产;规划建设1000亩的赵李桥砖茶产业园一期实现企业满园。

    加强茶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参与起草并颁布实施了湖北省级青砖茶地方标准,配套制定了赤壁市茶叶加工等系列生产建设标准,新建标准化原料晒场5万平方米。赵李桥茶厂和羊楼洞茶业公司正在起草新的砖茶国家标准。

    依托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在全国率先建成2万亩高品质砖茶原料生产示范基地。与华中科技大学开展校企合作,提高了砖茶生产自动化水平。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所有产品达到欧盟出口检测标准。鼓励企业产品创新、精深加工,目前共研发新产品110个。

    对积极开展品牌创建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一次性向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申请保护原有羊楼洞茶文化历史品牌46个,目前拥有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3件、知名商标6件。“羊楼洞砖茶、赤壁青砖茶、赤壁米砖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川”字牌低氟青砖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黑茶金奖。

    坚持文化为魂  挖掘千年茶史

    近年来,赤壁非常重视茶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宣传保护并重,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致力于传承青砖茶工艺,不断创新生产技术,让古老的青砖茶焕发出青春活力。赵李桥青砖茶制作技艺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赵李桥茶厂获得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成为全省首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赤壁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和权威机构,对青砖茶养生保健功效进行系统研究,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为宣传。

    坚持市场导向  复兴万里茶道

    赤壁通过海外布点、健全网络,努力开拓万里茶道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销售市场。“赤壁青砖茶”成为湖北公共品牌,荣获百年世博名茶金骆驼奖,并再次作为外交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统;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省市开展交流合作,与莫斯科、阿拉木图、伊斯坦布尔、马来西亚等万里茶道节点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赤壁茶企在万里茶道沿线2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销售网点2100多个。

    同时请进来,节会搭台、经贸唱戏。以建设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为契机,成功举办2015国际茶业大会、第二届长江文化论坛和连续四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青(米)砖茶交易会”等;还加强中俄万里茶道沿线城市联系,主动作为,推动合作,形成了《赤壁宣言》等纲领性文件,在打造“万里茶道”经济带中发挥引领作用。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