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10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十九大时光


新疆乌鲁木齐市供销合作社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图为10月23日,乌鲁木齐市供销合作社干部深入社有企业与企业人员一起学习十九大报告。孙振嵩 摄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供销合作社组织系统员工通过阅读报纸、收看电视、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图为10月20日,水泉供销合作社干部职工一起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刘明祥 摄

    在丰收季里畅想南马庄新未来

    本报记者  王 蕾

    金秋十月,稻花香里说丰年。10月22日,首届“顿汉”南马庄稻米开仓节隆重举行,在盛产稻米的南马庄,当地农民用丰收为十九大献礼。在引黄灌渠边,在金黄的稻田里,在宽阔的场院上,随处可见农民喜迎丰收、开仓庆祝的热闹场面。

    南马庄村位于河南省兰考县三义寨乡,生产水利条件优越。自60年代开始,焦裕禄带领群众种泡桐、战风沙、修水渠,当地土壤得到改良,这个村子也开始种植稻米。2004年,南马庄村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及中国农业大学何慧丽等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成立了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开始带动社员种植无公害大米。

    “这次稻米开仓节活动,我们邀请了北京、深圳、郑州等地的朋友来到南马庄,通过体验舂米、扬场等农事活动,共享丰收快乐,探索乡村旅游。但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借此活动推广合作社生产的稻米品牌,让社员可以借助合作社的平台增收致富,吸引更多的村民返乡创业,提升当地村民的幸福指数,让农民像习近平同志提出的那样可以‘系得住乡愁’。”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砚斌说。

    牢记嘱托  践行焦裕禄精神

    53年前,焦裕禄亲手种下的那棵“焦桐”,如今已根深叶茂,四周已蔚然成林。2009年4月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来到兰考,在“焦桐”附近一片绿油油的麦田中,亲自栽下一棵泡桐树,希望生生不息的焦裕禄精神在神州大地永放光芒。

    8年了,但习近平到南马庄视察的情景仍深深印刻在张砚斌的脑海中。他动情地回忆道:“我记得可清楚了,习近平同志一下车就来到了我们村的农合联展厅,在展厅橱窗中他看到我获得的‘2007年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十大人物’奖杯,就问起这个评选是哪里举办的。我向他讲述了获奖过程,说评选是由中华合作时报社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我个人能获奖也是因为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肯定。他听完后亲口对我说,‘这个奖很好!’我当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多骄傲了!当得知我们合作社一直在探索村庄层面上的农民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后,他对合作社的发展表示了充分肯定。”

    张砚斌说,习近平同志总结焦裕禄精神,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迎难而上。虽然当时合作社的发展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但再难也要上,再苦也要干。“如果再见到习总书记,我一定要请他再到合作社里看看我们近年的新变化。

    砥砺奋进  蓝图正变为现实

    八年弹指一挥,八年使命召唤,八年日新月异。如今的南马庄村,鱼塘漾波,五谷飘香。2009年,习近平同志来兰考调研,并提出殷切希望:将南马庄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生态村。村里搞循环农业、绿色养殖,生态猪卖到了北京城、有机米走进了大饭店,习近平同志的嘱托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张砚斌表示,合作社也将“打造中原第一合作生态村”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我们一直在探索绿色农业的可持续生产和销售模式,将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多样化和循环农业的生产。”

    2009年,南马庄发展“快乐猪”养殖,不使用工业饲料和添加剂,并通过“购猪认养”将“快乐猪”送到了郑州、北京等地市民手中。同时,结合多年种植莲藕的经验,开创了“藕蟹混养模式”。如今,合作社已经建起了660亩的“藕蟹混养”垂钓基地。2010年,合作社开始试验有机耕作水稻,使南马庄原生态大米逐渐向有机耕作大米转变。2011年,合作社理事会专门制定了5年发展规划——建设合作的、诚信的、有机的、低碳的生态循环型合作社。

    如今的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已经覆盖周边12个村庄,成员达1038户,正在探索一条重生态、重合作、低消耗、自循环的城乡互助型生态农业发展道路。2016年,合作社农产品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利润达150万元。

    高举旗帜  振兴乡村经济

    10月18日,合作社组织全体社员观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会。当听到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惠及“三农”的重大利好消息后,张砚斌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这无疑给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更有奔头,我国的农业也将更有希望!”

    张砚斌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应该提高农民的地位和主人翁意识,激发所有村民的潜力,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团结一致,共同完成这一宏伟目标。其次,“振兴”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因此,合作社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张砚斌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最终目标都是想方设法让农民过上红火日子。

    从2012年起,合作社就开始尝试“粮食信托”式资金互助,即成员交到合作社的大米、杂粮等农作物,折现后有息存入合作社,其他成员若需要用款可随时有偿借用。2013年,在“粮食信托互助社”的基础上,“南马庄合作社资金互助部”正式成立。成立当天入社成员有150余户,存入资金额达150余万元。至今资金互助部已拥有成员1038户,资金总额达1479万元。

    近年来,虽然营业额翻倍增长,合作社仍然按规定将利润的60%返还给合作社成员,将近10%的利润拿来做公益事业建设。截至目前,合作社成员的分红总额已达到了130万元。

    对于合作社下一步的发展,张砚斌对记者说,针对当前合作社面临的“专业人才费用承担不起,高水平人才不愿参与”的现状,合作社将内部培养骨干,挖掘成员潜力;外部吸引能人入社,壮大合作社实力。同时,运用提取的公益金为社员办实事,争取5年内建成合作社养老院。“我们还要继续寻找合作伙伴,主要是涉农企业或与大米、杂粮加工合作社联合,壮大经济实体,让每个社员通过合作社这一载体富裕起来。”张砚斌将继续带领父老乡亲在致富的路上奔跑……


    在农合联的大平台上振兴乡村

    如同当地此时的天气一样,温暖和煦是浙江温州祥和家禽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集祥身体上的感受,也是心里的感受。党的十九大点燃了每一个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冀。于黄集祥而言,这份希望来得更实在、更直接。由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亲自部署的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已经在温州得到快速而广泛地推动,黄集祥是这项改革的受益者之一。

    在温州市龙湾区农合联的协调帮助下,黄集祥刚刚从人保财险龙湾支公司拿到支农融资款50万元。“有了这50万元,我们养殖场的设备升级和环境改造就不愁了。”黄集祥激动地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相信党和政府会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农民,会不断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我对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2006年,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亲自指导了瑞安市进行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的“三位一体”农村改革试验。当年3月,全国首家集农村金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村合作组织——瑞安农村合作协会正式成立,由农村合作银行、供销合作社等8家核心会员单位和100余家农民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基本会员单位组成。

    多年来,温州市供销合作社一直把“三位一体”改革作为提高服务“三农”能力的重要途径。2012年,以供销合作社为执行委员会,温州市在市、县、乡建立三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吸纳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涉农服务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其他组织入会,在农合联大平台上开展“三位一体”服务。到2016年,全市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56家,共有会员3.2万户,筹资总额达5亿余元,累计发放互助金23亿元;已成立9家农信担保公司,总计为农民合作社、农企和种养大户提供低息农业贷款担保额达34.3亿元。农合联积极创新保险互助、普惠金融等服务举措,着力化解“三农”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险资直投”就是在农合联平台上金融惠农的创举之一。“险资直投”是指保险公司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个人、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扶持对象,通过“保险+融资”的模式直接融资(贷款)。相比传统的银行抵押贷款,这种“险资直投”方式更为灵活、流程更为简便。用户只需向所投保的保险公司提出融资申请,通过保险公司组织的现场调查和信息核对、评审之后,实现向客户快速放款,并且无抵押、无担保,年利率仅6.5%。同时,还可提供按月、季度、半年、全年等多种还款方式,为需要融资的农户和农业企业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温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胡正武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等关于“三农”工作的新战略、新部署,农合联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整合落实“三农”工作政策资源,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城乡商贸、农村金融、美丽乡村等四大服务体系,深化创新“三位一体”为农服务模式,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程国成  郭璐璐)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