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9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位”走向“一体”的瓯海实践
浙江温州瓯海区以资本为纽带打造“生产、供销、信用”联动大平台
本报记者 胡宏开 通讯员 李建胜 陈 丹

图为集电商服务与金融服务于一体的老供销超市便利店。

    编者按: 

    今年年初,中央1号文件发布,首次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三位一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点题、破题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浙江对“三位一体”的十年探索实践已成为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成功样本,其中浙江农信是全程参与并成为推动改革的主要力量。

    近日,中华合作时报记者深入到“三位一体”创新实践一线,就浙江农信积极推动“三位一体”改革的实践、成效与经验,进行专题采访,采写了三篇系列文章,从不同层面和视角展现浙江农信在“三位一体”改革中的责任与担当、创新与实践,分三期推出:上篇,《“三位一体”创新实践的农信力量——访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小龙》;中篇《“三位”走向“一体”的瓯海实践》;下篇《破解“三难”只为那份初心》。本期刊发中篇文章《“三位”走向“一体”的瓯海实践》。

 

    浙江温州,中国改革发展前沿阵地。创新,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如今,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走向“一体”的温州瓯海实践,再一次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天然‘三兄弟’,过去各做自己分内的事,没有形成合力。”浙江瓯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志坚认为,既然是“三兄弟”,就应该携手并肩、合力做事。

    然而,“三位”如何走向“一体”?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凭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瓯海摸索出一条新路:以资本为纽带,用市场的模式把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连结起来。

    两年前,全国首家“三位一体”平台正式成立。瓯海农商银行与瓯海区供销社、瓯海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瓯海农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瓯海农合实业)。

    “三位”走向“一体”带来的效果是:“大联动、大平台、大发展”在服务“三农”中被体现出来,实现了“1+1+1>3”的裂变效应。

    百村百店百站:

    老供销焕发“第二春” 

    “由于目标和利益统一,所以组织更加紧密。”潘志坚说,瓯海农商银行、瓯海区供销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手打出‘组合拳’,做父老乡亲想做的事。

    记者了解到,瓯海农合实业是以资本为纽带,以“股份制+会员制”形式,进行公司化运作,实行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其中,瓯海农商银行占股54%、供销社占股45%、农民专业合作社占股1%。

    公司依托瓯海农商银行48家营业网点,通过自身网点扩容和农户自愿加盟的方式建立“老供销超市”为2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老百姓提供金融、电商、百货及农资销售等一站式服务。

    在瓯海区潘桥街道汇宁小区,“老供销”的字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老供销”即温州瓯海供销超市有限公司,为瓯海农合实业全资控股的子公司,是集超市连锁经营、产品零售以及物流配送服务于一体的物链网供应平台。店内不仅有温州农户直供的土特产,还配备了进口商品。

    电商大潮中,“老供销”也插上了互联网翅膀。除了“老供销”自身开发的“乡下人网”外,还与供销e家、浙江省农信联社丰收购、丰收家,实现联动,帮助农户足不出户完成农产品的销售和生产生活用品的采购,打造具有瓯海“农味”的产业大平台。

    “老供销”创新性地将农产品与百货销售、网上代购、快递、电商线上线下、爱心驿站、协贷协储、惠农便农支付、小额外币兑换等八大功能融为一体,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普惠“驿站”,生活中离不开的便利超市。

    “目前‘老供销’已开业126家、其中加盟店超过100家。”潘志坚表示,未来“老供销”要发展到220家,覆盖瓯海的每一个街道、社区,让每一位瓯海人享受到“老供销”物美价廉的商品,真正实现“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打通基层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瓯海‘三位一体’平台实体化运作下,‘老供销’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历史中的供销社又回到了百姓身边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订单生产:

    唱响优质农产品品牌

    位于温州西南的瓯海泽雅镇,风景秀丽,素有“西雁荡”的美誉,这里的高山蔬菜、大米等生态农产品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却因身处高山难以走向市场。

    一边是优质农产品找不到销售出路;另一边是市场对绿色有机食品的渴求。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瓯海农合实业找到了答案。

    通过订单生产,打响“瓯海名特优”区域品牌。依托资金、营销渠道优势,为生态蔬菜和超市销售架起对接的桥梁。

    中午时刻,位于瓯海农合实业总部的“老供销”超市内人头攒动,许多市民来这里订购蔬菜。

    一位刚从瓯海区政府下班过来的项女士告诉记者,“老供销”销售的泽雅高山时令蔬菜,生态环保,吃得放心。

    “老供销”超市营销员周彩萍介绍说,瓯海农合实业物流中心每天早上把从泽雅高山生态农业基地采摘的蔬菜,通过专车保鲜速运送到各供销超市网点,保证第一时间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品质,瓯海农合实业强化标准引导,从源头抓起,制定农产品准入机制,让老百姓吃得放心。

    同时,为了做大、做优生态农业产业基地,瓯海农合实业开展服务创新,按标准向农户先行提供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农资,解决农户前期资金投入,待农户收获后从收成中扣除。此举不仅解决了山区低收入农户增收难的问题,高品质农产品也获得了市场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除了通过“订单生产”搭建生产和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难卖”的问题,瓯海农合实业还将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纳入到产业链条中,提供系统性服务。

    “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

    唤醒沉睡资产

    在我国,由于产权制度、登记流转制度不健全,农村大量“沉睡”资产难以盘活,难以向银行融资。

    如何破局?

    光靠政府出台政策、建立风险金,或让保险参与其中,都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潘志坚坦言,根本是要解决农民旺盛的融资需求与农村产权流转制度不健全之间的矛盾。

    2015年10月,瓯海农商银行以瓯海农合实业为载体,在信用合作端口进行了创造性的突破,全国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农户以自有动产、不动产及其他经济权益作为授托资产,包括集体产权的农房、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权、品牌认证(书)、安置房指标、拆迁协议,以及汽车、农具等等,采取书面承诺方式,不用权属登记,也不用交付保险和提供担保人,就可向银行申请贷款。

    为扩大“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覆盖面,惠及更多农户,瓯海农商银行采取“整村推进”,并在全区每个开办此项业务的村设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在村民中聘任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当“协贷员”,配合农商银行的驻村客户经理,负责本村信贷接单、协助贷款调查等工作。

    在瓯海区茶山街道睦州垟村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记者见到了该站的“协贷员”——睦州垟村村主任徐存泳,他告诉记者,“本村农户贷款,会来我这里申请,每家情况我都知根知底。先和客户经理一起实地调查、拍照,村委会在权属证明书上盖章,上传到瓯海农商银行和瓯海农合实业共有的软件平台,经过瓯海农商银行、瓯海农合实业的资产评估机构、村级组织三方评定,确定额度后,最快当天可放款。”

    “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推出后,得到老百姓的普遍认可。截至8月末,瓯海农商银行已向瓯海203个行政村成功发放该项贷款6685户,发放金额22.6亿元,在已开办业务中,55.74%的贷款户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贷过款的农户。

    瓯海农商银行推出的“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新模式,让农民沉睡的资产实现了从“确权”到“确值”的转变,摆脱了农民无抵押物、无担保人的窘境,凭借“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瓯海区经14个部委审批成为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

    强村富农:

    103个薄弱村拔掉“穷根”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是重中之重。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客观原因,瓯海251个行政村发展极不平衡,过去仍有103个村未达到“强村”的底线标准(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达5万元)。

    在瓯海区委、区政府推出“强村十条”的契机下,瓯海农合实业探索了一条“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新路子。

    2016年10月,由瓯海农合实业牵头,与瓯海区老促会、经济薄弱村共同成立温州瓯海强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新平台。

    潘志坚介绍说,强村平台成立后,通过资金出借、项目投资等方式,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承接实施政府性项目,参与城建项目投融资,经营收入反哺给“薄弱村”,达到保证常年有经营性收入的目的。

    同时,为解决薄弱村融资难题,由瓯海农商银行推出利率优惠“强村扶贫”专项贷款,解决薄弱村项目投资资金短缺问题,强化薄弱村工作实体化运行。

    温州瓯海强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实体化运作后,实现了“当年成立、当年盈利、当年分红”。

    2016年底,瓯海区每个入股的经济薄弱村均已获得5万元的首次分红和融资收益,实现当年全部“摘帽”。

 

    记者视点

市场化运行:“三位”走向“一体”的成功奥秘

本报记者 胡宏开 

    1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点题的建立“三位一体”(生产、供销、信用)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体系的“命题作文”,瓯海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瓯海“三位一体”的成功实践,缘于高举“合作”和“服务”大旗、采用市场化运行机制,最终实现“1+1+1>3”裂变效应。

    过去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天然存在,但没有连结在一起形成合力。以瓯海农商银行、瓯海区供销社、瓯海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组成的“瓯海农合实业”为载体,实现市场化运行,是新型“三位一体”建设的成功尝试。

    通过“瓯海农合实业”这一平台,以资本为纽带,以“股份制+会员制”形式,使得供销社、农商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三个服务“三农”的天然兄弟真正融为“一体”,实现了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由于目标和利益统一,瓯海开展的“三位一体”合作不是松散型的综合合作,而是紧密相连的利益共同体。

    有了综合合作的平台,耕耘“三农”广阔市场,风景这边独好。

    通过瓯海农合实业这个平台,多种服务资源和服务功能得到了聚合、整合、融合:“百村百店百站”的设立,使“老供销”延伸到每个街道、社区,并赋予了八大新功能;“订单生产”解决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生产销售之忧,打响了地方“名特优”品牌;“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用一个业务创新的支点撬动了整个农村融资大市场,打破了银行“非抵押不贷、非担保不放”传统贷款模式的“天花板”,让农户的信用和承诺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强村富农”平台的建立,使瓯海区薄弱村拔掉“穷根”,在精准扶贫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瓯海开展的“三位一体”一经推出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关键是抓住了“市场化”这个牛鼻子,采用公司化运行模式。

    无论是“百村百店百站”的设立,还是通过“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开展的普惠金融,以及为专业合作社、农户开展的“订单生产”和为消除“薄弱村”成立的强村实业发展公司,都是通过市场的手段,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打出服务“组合拳”。

    正是市场化手段、实体化运行,形成利益共同体,才使得“三位”走向“一体”的瓯海实践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行稳致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