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7年9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推进产村相融才能做好“社村共建”


    讲述:山东省蓬莱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曲成

    整理:本报记者  高瑞霞

    近年来,山东省蓬莱市供销合作社抓住被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确定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重点联系县”的契机,遵照上级社关于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部署,从土地托管探索起步,到供销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社村共建”、领办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为农服务中心、形成“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努力走出了一条以服务规模化为核心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其中,以“共建组织、共建项目、共享资源、共谋发展”为基本思路的“社村共建”不仅巩固了基层党组织,也让供销合作社进一步强化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找到了供销合作社重回农村、重夺农民信任、重新发挥农村流通主渠道的有效途径。

    “社村共建”源于基层实践,是基层根据发展需要,并结合当地实际而进行的创新。通过基层社与基层党组织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构建基层社、村级党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主体,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方向明确,但是如何做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实践证明,还是要从农民最盼望、最迫切的需求出发,那就是增收致富、村集体能给群众多办实事。

    在“社村共建”中,市社从产业出发,与村庄结成利益联结。因为产业是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产村相融才能带动农民增收,突出产村融合方能实现以产兴村。

    蓬莱市北沟镇荆魏村位于蓬莱市区西南部,共有村民431户,拥有可耕地3100亩,村庄经济以种、养业为主。蓬莱市登州供销合作社在荆魏村“两委”的支持下,与该村村民魏学通合作,开发利用撂荒山坡,于2014年5月建设生态肉牛养殖场1处。主体建设项目包括牛舍1500平方米、青贮饲料池1800立方米、储尿池150立方米(地下)以及消毒室、仓库、办公室、储水池、水井、院面硬化、供电、给排水管网等配套设施,总投资280万元,养殖规模可达300头以上。2015年,销售牛肉金额达550万元、母牛繁育收入达56万元、粪肥收入达10万元,总收入600万元以上,利润总额100万元以上。目前,肉牛存养量已达190余头。

    在联办生态肉牛养殖场的基础上,供销合作社联合当地肉牛养殖户,于2014年11月成立了蓬莱市汇通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核心,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组织引导养殖户发展绿色生态肉牛标准化养殖。发展肉牛养殖业,让供销合作社真正与村民结成了经济利益共同体,成为供销合作社带领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周边养殖户32户。其中,17户由合作社养牛场提供肉牛、饲料和养殖技术指导,养殖户分户养殖3—4头;其余15户自主养殖,合作社提供部分饲料和技术指导。

    一招走活满盘棋。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全心全意地为农民提供服务。在服务中求盈利,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自然提升了为农服务的能力。

    荆魏及周边村农业发达,玉米、花生、小麦、地瓜等大田作物种植集中,可提供充足的秸秆与饲草,满足肉牛养殖青粗饲料供应。在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下,合作社通过荆魏村委与农民建立了大田托管服务关系,投资60余万元购置饲料机组1套、铡草机5台、拖拉机2台、联合收割机1部、运输车辆2部,开展耕、种、收系列化作业,农作物秸秆用作养牛饲料。通过大田托管服务,解放了村民劳动力,使村民收入稳步提高,并加快了荆魏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同时,供销合作社开设了农技讲堂,围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农业法律法规、惠农政策及农产品网络营销等,举办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2016年以来,在村里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发放技术信息资料160份,培训农民137人。市社还充分发挥经营服务网络优势,与荆魏村志修超市、世群海藻肥超市建立了合作关系。供销合作社悦来商贸有限公司、泽丰农资公司南王配送中心分别为两个超市提供货源配送和经营指导服务,及时把握市场动向,调剂商品余缺,使超市经营方向和经营范围进一步贴近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去年以来,供销合作社为志修超市配送各种日用品价值近8万元,为世群超市供应各种化肥、农药达50余吨。

    此外,供销合作社还协助村里健全文化大院设施功能,增加了部分体育器材,对内外墙体进行了粉刷装饰;协调资金8万余元硬化村内道路1600公里,极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目前,供销合作社正在论证对养牛场粪肥进行无菌化处理,计划利用养牛场对面荒坡,投资140万元建设了1500立方米的太阳能沼气池。建成后,沼气将用于周边村民生活,沼液沼渣用作大田果园肥料。

    以养牛项目为基础,将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的组织优势有机结合,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和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了供销合作社、村“两委”和农民的合作共赢发展。自社村共建开展以来,村集体年均增收11万元、村民增加收入20余万元、供销合作社实现服务效益8万元,走出了一条集体增收入、农民得实惠、供销社促发展的新路子。

    推进“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强村固基、富民兴社”,其实质是农业发展转型、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社村共建”的基础是经济合作,尤其是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开展经济合作。只有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资本、网络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才能增强农业发展的规模效益,为农民、村集体、供销合作社共同创造发展的空间。这其中,供销合作社在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中的地位是难以替代的,承担的责任也是极大的。

    接下来,市社将继续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不断丰富“社村共建”的内涵,促进基层组织向村级延伸,服务向田间地头延伸,通过以推进现代农业服务规模化为抓手,社村共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优质农产品基地、共建农产品批发市场、共建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共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项目,切实解决村集体、农民的增收难题。

    “社村共建”源于基层实践,是基层根据发展需要,并结合当地实际而做出的创新。在“社村共建”中,蓬莱市供销合作社从当地优势产业出发,与村庄结成利益联结。因为产业是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产村相融才能带动农民增收,突出产村融合方能实现以产兴村。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