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各地都在探索有效的扶贫方式,成效良好。其中尤以采取贫困户“带资入股、收益分红”,以小额贴息贷款撬动金融资本注入扶贫开发的扶贫新模式效果最为显著。与此同时,也应把好“三道关”,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环境。
严格准入 建立风险防范一道关
银行和当地政府应当严把“带资入股”准入关,不仅要防止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搭便车”,更要严防僵尸企业、不良企业浑水摸鱼。
一要选择能够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经营项目,生产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生产经营正常,证照齐全有效,企业管理规范,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二要结合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以及当地银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信用评级系统,选取综合评级较好的企业。三要严查企业以及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大股东的征信情况,有无拖欠债务、银行本息、工人工资以及其他负面信用记录情况。四要落实好企业连带保证责任,“带资入股”的扶贫信贷资金实际用款人为企业,企业应对资金的用途、安全负有第一责任,银行应当与企业及主要负责人、实际控制人、大股东签订保证合同。
规范运作 树立风险防范二道关
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加强扶贫小额贷款管理,让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享受优惠政策,对贫困户带资入股的扶贫小额贷款实行财政贴息。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应合理测定贴息,标准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加大企业经营压力,过低则无法实现贫困户真正有效的脱贫。
银行应定期开展贷后检查,防止借冒名贷款,确保“带资入股”扶贫小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扶贫贷款期限最高三年,三年对应的周期是比较长的,这就需要银行扎实做好贷后检查工作,密切关注企业经营中发生的重大事项,对恶意拖欠到期“带资入股”扶贫小额贷款不还的企业,按侵占扶贫信贷资金的行为处理,及时报当地政府协调司法机关从严打击。
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安全保障三道关
扶贫贷款虽然由国家政策推动,但银行最担心的是还款能力,一旦不能及时还款,甚至无法还款,呆账、死账增加,作为银行将会遇到很大的风险。所以,建立完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是当地政府应当为贫困户购买扶贫小额贷款意外伤害保险。贷款贫困户一旦出现意外,保险公司就会站出来。二是各地政府都建立了风险补偿金制度,必须明确专款专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三是地方政府应主动介入扶贫贷款到期未能归还的催收和处置,为化解地区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等发挥积极作用。